毕业戒指虽不是常见之物,但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835年,西点军校便诞生了首枚毕业戒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二十世纪逐渐流行开来。与大学毕业证一样,毕业戒指成为了一段时光的见证与纪念。实际上,在国内的吉林大学和科学技术大学等学府,也曾尝试打造毕业戒指赠予毕业生,以此表达祝福与纪念。
在众多毕业戒指中,最为特别的当属加拿大几所工程学院的“耻辱戒指”。这枚戒指的背后,隐藏着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一百多年前,大桥建造过程中发生垮塌,造成了75名工人的不幸。原因与设计有关,这一事件成为了一则惨痛的教训。为了铭记这一悲剧,加拿大相关工程学院联合购买了倒塌残骸的废钢材,打造了扭曲钢条形状的戒指,分发给毕业生。这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更是对工程师职责的提醒,时刻警醒他们肩负的重大责任。
显然,“耻辱戒指”承载着沉重的分量,后来更演变为“工程师之戒”。当工程师在进行绘图或计算时,他们会感受到戒指的“受硌”感,这仿佛是一种无声的提醒:他们的职责关乎人命与工程安全,必须严谨求实。他们应当不权威、不盲从他人、不屈于压力、不苟且名利,对学校、社会、负责。这样的戒指,才是真正的硬核礼物。
纵观多数毕业戒指,往往流于形式,千篇一律。仅仅是一枚刻有编号与学号的戒指,与无异。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完全可以从那些具有特别含义的标志性人物、事件中汲取灵感,激励或警示学生。如“工程师之戒”,其特别的内涵使其成为具有劝诫作用的真正礼物。
毕业戒指不仅仅是一枚简单的饰品,它应凝聚学校文化的精髓,如同精神坐标般存在。一枚富有深意的毕业戒指应当让人睹物思情、铭记使命与嘱托,成为毕业生前进的动力,助其努力实现社会理想。这样的毕业戒指才具有真正的珍藏价值。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徐汉雄观点整理如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