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在远古的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位农夫,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丰收年份,仅能勉强吃饱穿暖,一旦遭遇灾荒,便得忍饥挨饿。他渴望改善生活,却又懒于付出,总盼望能遇上不劳而获的意外之财。
一日深秋,他正在田中耕作,突然周围传来猎人的吆喝声,受惊的小野兽四处奔逃。奇迹般地,一只兔子不偏不倚地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他饱餐了一顿兔子肉。从此,他便放弃耕作,日夜守在树下,期待着更多的奇迹出现。
这个成语“守株待兔”,用来比喻那些妄想不劳而获,或者只守着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的人。
《狐假虎威》
森林深处,一只老虎偶然发现了狐狸。它迅速捉住了狐狸,打算将其作为午餐。狐狸深知自己的处境不妙,于是编织了一个谎言。它声称自己是天帝派来统领山林中的百兽的,若吃了它,天帝将不会饶恕老虎。
老虎半信半疑,要求狐狸证明它的身份。狐狸便引领老虎深入森林,展示百兽对它的敬畏。实际上,百兽害怕的是老虎,而非狐狸。老虎误解了这一切,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灾难,还在百兽面前炫耀了一番威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识破那些的人的伎俩。
《一言为重》
古代秦国的相国商鞅,深受秦王的器重。公元前359年,他计划在秦国实行变法。为了赢得百姓的信任,他决定实施一项小策略。他将一根长竿竖在城门外,宣称谁能将此竿拿到北门,便可获得十两银子。起初人们吃惊且不敢尝试,但当商鞅提高奖金后,终于有人敢于尝试并取得了奖金。此事后大家相信了。商鞅的变法随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秦国也因此成为当时的强国。“一言为重”比喻一个人信守诺言。
《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刘备志在统一。为实现宏愿,他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相助。经过多次拜访终于与诸葛亮深谈并获得了他的支持。诸葛亮竭尽全力辅佐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其他将领的不满。刘备通过比喻将自身比作鱼而诸葛亮比作水来解释其重要性并平息了不满情绪。此后在孔明的辅佐下刘备东联北伐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与魏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杯弓蛇影》
夏日时节县令应郴邀请主簿杜宣饮酒。酒席设在厅堂内北墙上悬挂的弓因光线折射在酒杯中映出了影子形似游动的蛇。杜宣看到后心生恐惧但仍勉强饮酒离去后却疑心饮下的是蛇酒感到不适。应郴知道后查明真相原来是弓的影子引起了误会立即命人接来杜宣为他解释清楚疑虑顿时消失疾病也随之痊愈。“杯弓蛇影”比喻因错觉而产生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