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岁首的祈岁祭祀。那时,人们敬畏天地、感恩祖先,通过祭祀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万物以天为本,人以祖为根,这种敬天法祖、报本反始的传统,是春节的核心内涵之一。
在早期的观象授时时代,岁首的确定与天文现象紧密相连,“斗柄回寅”为岁首,标志着新的轮回的开始。随着斗转星移,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的“建寅”之月,即正月,此时万物复苏,阴阳交泰,人们便以此作为新年的开始。
到了汉代,春节的日期基本固定下来,随着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春节的习俗不断丰富。贴春联、挂年画、守岁、拜年、放鞭炮等传统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成为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关于春节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在古时候,有一种名叫“年”的凶猛怪兽,它会在除夕之夜爬上岸边,人类和牲畜。直到有一年,一位英雄利用红色的对联和鞭炮声成功吓跑了“年”,从此,“年”再也没有出现。于是,贴对联和放鞭炮便成为了春节的重要习俗。
通常,春节指的是农历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春节的庆祝活动会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各地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不同也有各自独特的习俗,这些活动以祭祀、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
如今,春节不仅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世界华人的重大节日。它在2006年被列入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春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例如在2023年联合国上,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而在联合国教科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春节——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也成功列入其中。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春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国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