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过年,家家户户都会有一项传统习俗——贴春联。这一习俗源远流长,蕴浓浓的年味和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春联,讲究上下联的对应。上联以仄声结尾,下联则以平声收尾。其中,第三四声为仄声,第一二声为平声。也有一些对联的上下联结尾字都是平声,这可能是古韵不同的缘故。比如“福”字,在古代就是仄声,常出现在上联中。
贴春联时,面对大门,右边贴上联(仄声结尾的一联),左边贴下联(平声结尾的一联)。在我国,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因此在农村,上联通常贴在大门的东侧,下联则贴在西侧。横批的写法也有讲究,传统上是从右往左书写,与上下联的顺序一致。但现在,很多地方的横批改为从左往右写,虽然这与传统有些出入,但按照“下联→上联→横批”的顺序念完,正好是一个顺时针的圈,也寓意着“圆满”。
说到贴春联的时间,各地的习俗不尽相同。有些地方是在小年时候贴春联,但小年的时间各地有差异。有的地方则是除夕当天贴春联,但具体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认为在上午贴为宜,因为此时阳气旺盛;而有的地方则坚持在日落之前贴上。还有的地方是在大年初一才贴春联,因为这一天才是新年的开始。
关于春联的起源,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据说五代时的后主皇帝孟昶曾写下最早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贺长春”。而当时的时间是除夕日。除夕贴春联的习俗便由此流传下来。各地的习俗形成有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因此贴春联的时间各地不一也是正常的。
除了传统的家庭春联外,各行各业也有自己的特殊春联。比如理发店的经典对联“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还有一些特殊的行业对联与朱元璋有关。清代赵翼的《陔余丛考》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朱元璋曾给一家阉猪苗的店铺写过一副对联。这些故事和传说都为春联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趣味。
无论小年、除夕还是大年初一贴春联都是正常习俗。我国地大物博、众多各地的习俗有所不同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正因为历史悠久文化渊源久远所以各地习俗不同贴春联的时间才不一样。如果各地贴春联的时间都一致反而失去了传统和文化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