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被后世称为是什么先生

2025-03-2120:07:49生活经验0

近日,甬派记者从鄞州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获悉,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普查队新发现了与明代宁波知名学者王嗣奭相关的遗迹。

王嗣奭是鄞县甲村(今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人,字右仲,号于越。他是万历年间的举人,明亡后拒不仕清,返乡治学。其所撰写的《杜臆》一书,在杜甫诗歌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学界普遍认为,杜甫的“诗圣”地位是在明代正式确立的,而王嗣奭正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人物。此次发现的王嗣奭故居位于云龙镇甲村,原址尚存明末石柱。村中老人还保存着王嗣奭的画像与明崇祯四年皇帝敕书抄件。

作为明末遗民,王嗣奭具有强烈的气节,不肯屈节于清。他的性格忠直耿介,关心民瘼,是儒家济世情怀的实践者。他的研究影响了后世许多学者,包括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仇兆鳌的这本书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杜诗注本。

这次发现的王嗣奭故居是鄞州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的“四普”普查队意外找到的。故居内保存了许多关于王嗣奭的历史遗迹,包括他的画像、皇帝敕书抄件等。普查队还找到了王嗣奭的墓庄与墓地所在。王嗣奭的墓庄位于山脚下平地处,现地面建筑已无存。曾经的墓庄位置仅能辨认几层平坦台地。而他的墓地则位于韩岭至塘溪的古道旁。当地修水库时将坟墓毁去,现半山腰处存一石砌圆形拜台与一个深坑即昔日墓地所在。如今还有村民制作的纪念物留存下来。

王嗣奭的人品与学问都影响深远。《杜臆》作为承前启后之作启发了清人对杜甫的研究。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也受到了王嗣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