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内涵。最近在阅读古籍时,我偶然注意到了"暴殄天物"这个成语,对其中"殄"字的读音与含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字的奥秘。
在《汉书·王莽传》中,"莽遂杀殄宗族",这里的"殄"意为灭绝,消灭。而在《左传·庄公十年》中,"殄民而归"则表明"殄"有尽、完的意思。《孟子·告子下》中的"杀之而并其地,虐民殄众",则表达了、损害的含义。
"暴殄天物"这一成语源于《国语·晋语》。晋文公曾问膳宰,天下何物最美?膳宰回答说,如果地毁坏自然赋予的珍贵物品,那不能称之为美好。"暴殄天物"形容的是不爱惜上天所赐的资源,肆意挥霍、浪费。
"殄"字是一个形声字,由"歹"和"㐱"两部分组成。"歹"表示不好的意思,"㐱"是青铜酒器,结合起来,本义为在祭祀中将酒器打翻,引申为消灭、毁坏之意。
在古文字中,"殄"字的写法随着时间和历史不断演变。甲骨文中,"歹"旁呈弯曲状,象征;金文中,其字形有所简化。这一字不仅见证了汉字的演变历史,也蕴含了古人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
以下是一些含有"殄"字的诗句:
1.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出自先秦·诗经·思齐。
2. 敢为比暴殄,只为不思惟。出自宋·陈普·笋。
3. 郁修气未殄,千家真赤城。出自宋·楼钥·鼓子复临海县斋。
4. 君上戮力殄分虏,六月戈甲飞冰霜。出自宋·刘过·呈陈总领五首。
"殄"字正确读音为tiǎn,部首为歹,结构为左右。
这个简单的汉字,却蕴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反映了古人的思想和文化,也传递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暴殄天物"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珍惜资源,不肆意挥霍大自然的馈赠。
生命短暂,然而天地悠悠。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善待万物、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正如老子所言,天地圣人以平等之心看待众生。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在有限的时光里,活出无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