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深处,事物皆有独特的寓意。就如金庸笔下的绝情谷中的情花,虽甘甜,回味却苦涩,且带着刺,小心翼翼亦难免受伤。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那位在文坛独树一帜的金农先生。
与金农邂逅之后,便仿佛陷入了那情花的迷宫,为其深深吸引,应了金农那句诗:“莫轻摘,上有刺。伤人手,不可治。”痴迷于金农的诗词书画,无法自拔。
金农先生诗书画印样样精通,尽管他在五十岁后才着手作画,但其所绘的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等作品均令人叹为观止,尤以墨梅为最。最令我着迷的却是冬心先生的梅以及他题画的自度曲、小调,还有他那憨态可掬的模样。
有一幅《寄人篱下图》的梅花作品,构图独特,表现不凡,真可谓是金农先生个性的写照。画中半敞的篱笆后露出几株梅花,冷艳而茂密。尺幅虽小,却将画分为院内与院外两个天地,充满了生机与神韵。这幅作品作于金农七十二岁时,当时他客居扬州,生活渐显窘迫,《寄人篱下图》正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曾有一次,峨眉山的漏尊者写信询问金农的近况,顺便问及梅花与鹤。月余后,金农用元人的笔法仿画了一幅梅寄给漏尊者。从诗中可见,写此诗时,金农生活贫困潦倒。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面追求文人雅士的清高,一面却要面对现实的窘迫。他只能依靠卖画维持生计,一边感叹世态炎凉,一边却以坚毅的品格纵情于书画之中,借梅花的铁骨冰心来激励自己、寄托情感。
《寄人篱下图》对我而言,更象征着每个人在世间都只是过客,如尘埃般飘忽不定。高高的篱笆墙,实则是人生种种束缚的象征。面对这些束缚,我们只有让心中的梅花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