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脉是一处生态多样、生机勃勃的地方,被誉为“动物世界”的宝地,是我国西部的生态屏障。这里生活着众多野生动物,其中不乏一些珍稀物种。
在祁连山的脚下,研究者们曾发现神秘的马彪成群结队地出现。它们在山间的裸岩上奔跑,仿佛是在寻找食物,而后又悠然地出现在公路上散步。这些马彪身披棕红色的毛发,只有腹部毛发颜色较浅。它们的耳朵较短,尾巴却很长,形态独特,当地人称之为“红狗”或“红毛狗”。
马彪是典型的山地捕食者,很少在高山森林和山地以外的地方出现。其实,马彪就是我们常说的“豺狼虎豹”中的豺。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生物学家与老虎这种顶级捕食者相提并论,可见它们在山林里的地位。
豺究竟有多凶猛呢?它们真的能与老虎匹敌吗?虽然单个豺的体型比狼略小,与狗、狼相近,但它们的弹跳能力却非常强大,甚至能够“飞檐走壁”。这种独特的弹跳力在犬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甚至在猫科野兽中也不多见。
除了卓越的跳跃能力,豺还拥有凶悍的性格和锋利的犬牙,加上强大的咬合力,能够轻易撕开猎物的皮肉。力量并非豺的优势,它们最让猎物甚至虎豹这些竞争者畏惧的是胆量和耐心。
曾经有老人讲述过豺群敢于捕杀老虎的情景:在皖南山区里,一群红狗围追着一只老虎,数量众多的豺狗凭借耐心耗死老虎。这场虽然纠缠许久,但最终豺群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毅力。
事实上,豺群和老虎打斗的故事很多,但真正有记录的证据却很少。尽管没有直接的摩擦,但豺狗和老虎之间的竞争依然激烈。豺狗凭借着这种竞争关系在不断压缩老虎的生存空间,稳固其“猛兽之首”的地位。
豺群和老虎的主要竞争在于捕食。它们在自然界拥有高度重合的生存环境和捕食对象,因此竞争非常激烈。在这场竞争中,豺群似乎更胜一筹。老虎虽然食量巨大,但捕猎成功率有限,而豺群的捕食效率非常高。
《逸周书·时训》上曾说:“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到了霜降节气,豺开始大量捕猎,猎物堆积如山,看上去就像是在举行某种祭祀活动一样。而在食物短缺的时候,豺狗会吃腐烂的动物尸体,甚至到山下村庄猎杀家畜或偷吃小猪崽。如果以生存能力为标准,豺群无疑是猛兽之首。
尽管豺群如此强大,它们依然面临着濒危的命运。曾经广泛分布在全国的豺狗逐渐退居到了西部的山林中。豺狗消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栖息地被挤占和人为猎杀。它们最初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时常下山偷吃家畜,还会咬伤村民,甚至偷偷叼走家里的小孩。在20多年前,人们大肆捕杀豺狗,导致其栖息地缩小。
奇怪的是,尽管在西部地区人们很少捕杀豺狗,它们的数量依然在迅速减少。生物学家推测可能是因为狂犬病的影响。大量藏獒可能将致命的狂犬病传染给了野外的豺群,导致它们在短时间内被消灭。不过近年来在卧龙保护区、西双版纳保护区和祁连山一带都发现了豺狗的踪迹这代表着内地豺群恢复的希望。一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恢复豺狗的种群呢?其实保护豺的意义在于限制食草动物数量的增长避免因为缺乏天敌而导致的泛滥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控制野猪数量的增长减少野生动物庄稼和人类的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