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这天,传统习俗中,人们纷纷向土地神和城隍神献上最隆重的香火与供品。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他们把这两位地方神灵迎进家门,盛情款待,祈愿五谷丰登,家庭安康。
一、祭拜土地公公
土地神,民间尊称为“土地公公”,是最受民间的神灵之一。因其掌管土地,被视为财神与福神。在,土地是民众生存的基础,因此土地神倍受敬重。
正月初四,许多家庭会在厅堂设香案,供奉土地神。据传,土地公本名张福德,一生清廉正直,乐善好施。辞世后,被百姓奉为神灵,塑金身膜拜。
有时,土地神以老年夫妻的形象出现,男的称“土地公公”,女的称“土地婆婆”。南宋之后,土地庙中开始配有土地婆婆。这个习俗延续至今,许多农村土地庙都供奉着这两位慈眉善目的老人。
有些地方的土地庙只有土地公。这源于一个民间传说:土地公曾希望世人皆富,而土地婆则认为世间应有贫富之别。有的地方觉得土地婆“自私”,不愿供奉。但也有人认为她的观点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二、祭拜城隍神
城隍神是地方的保护神,掌管城池安宁及阴司冥籍。他守护着百姓的平安快乐,维护着城池的坚固不破。春节期间,人们会到城隍庙祭拜。
最初,人们对土地神和城隍神的是合二为一的,只祭祀一位掌管土地的神灵。但随着城镇的兴起,城隍和土地两位神灵逐渐区分开来。城隍地位随着城市功能的增强而上升,土地神反而成了其下属。
“城隍”一词最早是指护城河,后来逐渐演变为护城河的神灵,再后成为古代城池的庇护神。从宋始,城隍逐渐人格化,各地用名臣、战斗英雄作为城隍神。例如上海的城隍庙供奉的是明代名将霍光,而苏州的城隍则是春申君黄歇等。这些城隍神被民间尊称为城隍老爷或城隍爷。
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祭拜这些神灵,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