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冠相庆是褒义还是贬义

2025-03-2310:14:11常识分享0

《沪江成语宝典》深度解析——弹冠相庆

今日,梁碧云老师为我们解读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弹冠相庆”。这个成语于2011年6月6日被添加到《沪江成语宝典》中,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的一种情感表达。

中文发音:弹冠相庆,发音为tán guān xiāng qìng。

成语解释:此成语源自古代的一种情境,当志同道合的朋友得到时,其他人也会为此感到庆幸并为自己即将而庆贺。冠即帽子,弹冠即掸去帽子上的尘土以示庆贺。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因即将或坏人得意准备登台时的相互庆贺。

成语典故源自东汉班固的《汉书 王吉传》,其中的“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正揭示了这一成语的起源。

造句示例:在权力角逐的背后,那些以不正当手段夺利的人,一旦便会弹冠相庆。

在辨析这一成语时,需注意它与“粉墨登场”的区别。“弹冠相庆”更多地是比喻做好的准备,多用于描述坏人准备上台;而“粉墨登场”则更多用于描述演员上演或的情景。

使用时需注意,该成语采用偏正式结构,作谓语,含有贬义,常用来形容坏人得意的样子。发音上,“弹”不能读作“dàn”,“冠”不能读作“ɡuàn”。在书写上,“冠”不能写作“寇”。

这一成语属于中性成语,既无明显的褒义,也无明显的贬义。近义词如“额手称庆”、“鸡犬”,反义词则是“如丧考妣”。在英语中,这一成语可翻译为“congratulate each other”。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与“弹冠相庆”相关的成语故事中的一句名言。意味着如果不杀掉制造内乱的魁祸首,便得不到真正的安宁。至于其他的成语如庆吊不通和庆吊不行则是指不予贺喜和吊唁的交往方式或关系疏远的状态。希望这些解析能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