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是最能展现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贵州方言,本地人运用自如,听起来也别有一番韵味。对于外来者,初次接触,与普通话相较,或许会感到新奇有趣。的确,贵州方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趣味。
贵州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一支,其词汇与普通话虽然有所交集,但差异亦显。比如贵州方言中的“蚊子”,并非仅指真正的蚊子,还包括苍蝇。例如:“垃圾堆旁有许多飞来飞去的小虫。”这里的“蚊子”实际上指的是“苍蝇”。可能是因为贵州的自然环境优越,苍蝇这类昆虫相对较少,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也就没有必要细致区分。
贵州以辣食为嗜,“上火”的症状颇为常见,因此“恼火”一词的使用也较普通话更为频繁。“恼火”在贵州方言中,常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言行让人难以忍受,略带夸张和戏谑的成分。
“亮”在贵州话和普通话中都是指“亮光”,但贵州话中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显露、炫耀。如“得了个新手机,总想拿出来亮一亮”。
“造孽”在贵州话中是个常用词。普通话中虽也有此词,但含义与贵州方言有所不同。在贵州方言中,“造孽”除了表示做坏事,还用作形容词,意为“可怜”。
“非凡”在贵州方言中若用于形容女性,则含有贬义色彩,暗指其时尚、广泛。
贵州方言中还有一些词语特别具有地方特色,使用频率极高。比如“搞”,在贵州方言中可谓万能动词,用途广泛,几乎可以表示任何行为。再如“吃”,贵州方言的“吃”不仅可以指食用固体食物,还可以用来指食用液体流质食物。“个”和“棵”这两个量词在贵州方言中的使用范围也比普通话更广。
贵州方言中还保留了一些古老的词语和用法。比如用“古”来形容人脾气古怪,这是外地人可能难以理解的地方。贵州方言中还有一些词语与地方风俗和文化紧密相关,如冲冲糕、鬼跳鬼跳的等。这些词语是方言的特有表达,富有地方特色。
在贵州方言中,还有一些能体现当地风格的词语。对于生病这类不吉祥的词语,通常采用委婉的说法避讳。如孩子生病说成“逗狗”,成年人生病叫“凉倒了”。这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贵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贵州方言博大精深,绝非一篇短文所能穷尽。想要真正体会其魅力,不妨亲自到贵州走一走,看一看。
【编者/李缨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