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XXX)“接触大地,体验田园,融入自然,参与社会,这是生命之源的归途……”此言出自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项目专家XX之口。确实,乡土环境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孩子们深刻的浸染,美丽的田园风光为孩子们的阅读之路奠定了基石。值此六一儿童节之际,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为了探寻山区孩子们的阅读现状,日前踏足昌平区阳坊镇,在此地两所小学发现了一系列有趣的现象。
在这之中,后涧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们手中皆有一本小人书,封面记录着他们的阅读历程。随着阅读的深入,他们通过摘抄、评价书中的内容,逐渐提升了自己的识字量和阅读理解能力。班老师每月指定书籍,引导学生共同阅读并交流心得。通过读故事、交流心得,孩子们不仅增加了识字量,还懂得了许多道理。班老师强调,语文学科的学习不能单靠死记硬背,阅读才是关键。
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的选书风格也在不断变化。中年级的孩子们开始关注历史和自然科学类书籍,《成语故事》《上下五千年》等书籍深受喜爱。高年级的孩子们则更倾向于文学故事和理性思考,《史记》《三国演义》等历史类图书成为他们的最爱。孩子们还热衷于阅读作文书、文学书籍等,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提升写作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孩子们虽然身处山区,但通过阅读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和自我认知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