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025-03-2503:18:51常识分享0

数学,扎根于现实,贯穿生活,其最终目的即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教师应当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至现实生活中,体验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以下是我对数学生活化应用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的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面积的概念,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触摸比较身边物体表面的大小,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从而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估算出课桌和教室地面的大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练习与作业中的数学应用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应用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学习年、月、日之后,让学生计算自己的生日是星期几,或者父母的生日。又如教学公顷、平方千米后,让学生通过测量来体验它们的大小。走上操场,量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感受1公顷的大小,步测1000米的长度,体验1平方千米的大小。

三.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知识生活化已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性和有用性。例如,鼓励学生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解答。一直以来的数学日记习惯让我了解到以下一些生活数学问题:购物时的价格计算、市场买鱼的重量和价格计算、新房的面积计算等。这些都是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激发了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思考。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知识形成的脉络,然后让他们写下发现过程,重视反思能力的培养。逐步让学生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写下想法、规律运用、归纳方法的过程以及实际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一定会让他们更多地从数学思考、发现的角度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留下心灵的烙印,终身享受学会生活中的数学思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