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散尽还复来上一句

2025-03-2505:40:11常识分享0

明朝弘治年间,才子唐寅赶考却意外卷入科场舞弊案,导致仕途尽失。这场过后,他回到家乡,却遭遇二婚妻子的冷漠与责备。愤然之下,唐寅挥毫泼墨,写下《言志》一诗,借以表明自己的处世原则与底线。

诗中他誓言:不炼丹砂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他选择闲来无事便挥毫泼墨,绘出青山绿水,以此谋生,决不使用那些不正当手段赚取钱财。诗中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坚持与执着,以及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唐寅的科场梦碎后,仕途无望,但他并未因此颓废。他选择游历四方,耗尽了身上的盘缠才回到家乡。然而家中二婚妻子对他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再次科举高中,光耀门楣。然而他的归来却两手空空,这让妻子愤怒不已,两人因此发生激烈争执。

唐寅的生平并不如民间传说那般风光无限。他出生在一个小商人之家,早年生活无忧,但家人相继离世后,他独自撑起家庭重担,依靠亲友的帮助才得以参加科举。终于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但随后的人生波折不断,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他正值壮年,却饱受生活磨难。他不善经商,曾一度依靠借钱度日。为了散心而挥霍一空,回家后面临妻子的指责。但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五斗米折腰,决不屈服于生活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

《言志》一诗,更像是唐寅与家人赌气时所作,用以表明自己的心志。诗中的“四不”,似乎是在对家人的压力下所迫出来的选择。明清时期的社会下,僧人道士因口碑不佳常受指责。“四不”中的前三项职业在当时确实被视为赚取“造孽”之财的途径。然而种田却被认为是正当的谋生手段。

对照古代因家庭生活烦恼而写的诗歌,唐寅的《言志》似乎更为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决心。同时代的王梵志也曾写过一首反映家庭冷暖的诗《吾富有钱时》,与唐寅的诗形成鲜明对比。王梵志的诗更多地是对家人的劝导,而唐寅则是坚定地回应妻子的责备,展现了一代才子的骄傲与固执。

尽管唐寅在诗中表现得孤傲不羁,但实际上他并非完全拒绝仕途或经商。他被宁王招为幕僚的经历便是一个例证。只是当他发现宁王的谋反意图后,选择装疯逃走以避免牵连。这首诗虽名为“言志”,但并非完全表达了唐寅一生的真正志向。更多地,它是出自一个不得志者的赌气之言。唐寅曾提倡诗歌应抒发内心情感,不必过于雕琢,这种观念在当时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