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古诗

2025-03-2506:00:43常识分享0

山,在边塞诗人的笔下,有着别样的韵味。

那羌笛之声飘荡在关山月中,道出无限的离愁之情。此情此景,如同王昌龄所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那琵琶的旋律中,亦藏着别离的哀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青海长云之下,雪山若隐若现,孤城遥望着玉门关,令人感受到边塞的荒凉与孤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山峦重重叠叠,玉门山的景象始终与烽烟紧密相连,“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若是龙城的将士在此,定能抵挡外敌的侵犯,不教胡马度过阴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寒雨连夜中,送别友人的情景令人感伤,“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每当秋天来临,水清山暮,蝉鸣之中透露出离别的哀愁,“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每当残月映照,关山的景象令人心碎,“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即使身处异地,青山和明月也能让人感受到家乡的温暖,“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的边土显得萧条,胡骑的纷扰如风雨交加,“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古人亦曾想过归隐山林,全身心地投入到耕种与生活中,“不然买山田,一身与耕凿”。那落梅的曲调仿佛弥漫在关山之中,“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人日之际,怀念起曾经的游侠生活,“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古人亦曾感叹高山的壮丽与不易攀登,“高山不易仰,大匠本难投”。

高适的诗中亦描绘了边疆的山水与风土人情。梦想中的旧山如今何在?“梦想旧山安在哉”,只能带着君命暂时徘徊。江山处处都是乘兴之所,“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亦足以令人陶醉。“江山满词赋”,每一处风景都让人心生感慨。“时清更何有”,禾黍遍布空山之中。岑参的诗则更加生动地描绘了边疆的山川风光与军旅生活。阴山的烽火已灭,剑水边的羽书稀少,“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火山六月的酷热难耐,“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稀少。误徇微官后重返山林,“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北风吹过燕支山下的酒泉道,“燕支山西酒泉道”。远眺秦山的青黛色与渭水旁的白练般的流水,“秦山数点似青黛”。每一座山都有其独特的韵味与故事。而在这些诗篇中所描绘的山景与情感更是让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