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海探微:“舌耕”与“口若悬河”的起源
一. 解读误解的“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的这句话:“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常常被人误解。许多人认为孔子将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是对女性的贬低。但实际上,这是对经典的误读。
在这句话中,“女子”并非泛指所有女性,而是特指道德品质不够完善的女性,即女性中的“小人”。而“养”字并非供养、教养之意,而是相处之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孔子认为,道德境界不高、人格不完善的女性和男性中的小人一样,都是难以相处的。过于亲近则可能失去礼节,过于疏远则可能心生怨恨。
孔子作为尊重女性的圣人,他的思想中充满了对女性的关爱。在古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掌管家庭的经济、管理、教育以及精神。她们的地位在大多数文明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二.“先生”一词的演变
“先生”一词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论语》。最初,“先生”指的是长辈、父兄。随着时间的推移,“先生”开始指代有学问的人,尤其是教师。汉唐以后,这一称呼一直沿用至今。“先生”也可指丈夫,这一用法在古籍中亦有记载。
三.“舌耕”的由来与故事
“舌耕”一词源于东汉家贾逵的故事。贾逵自幼聪慧过人,隔篱偷学五年,十岁已熟读。长大后,他以口授,教授学生,收获丰厚的报酬。因他的报酬是以口授而获得的,所以人们把教书称之为“舌耕”。
四.“口若悬河”的由来源流
“口若悬河”这一成语出自《晋书·郭象传》。郭象是晋代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口才出众,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因此被人们誉为“口若悬河”。
五.“金枝玉叶”与“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解读
“金枝玉叶”原本是用来形容花木枝叶的美好,后来用于指代皇亲国戚的后代,现在也用来形容出身高贵或柔弱的人。而“大家闺秀”则是指有良好家庭背景、受过良好教育、有严格行为约束和礼范的女子。现代则用来指在谈吐、气质、衣着等方面具有个人修养的女子。“小家碧玉”则是指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儿。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