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的故事是什么成语

2025-03-2512:01:59常识分享0

匡衡,字稚圭,出生于东海郡承县。因家遭灾荒,年幼的匡衡随家人逃荒至海州新县巨平山下。这里山海相映,环境清幽,百姓以渔业为生,生活富足。匡家决定在此定居,后来巨平村因匡衡而改名为匡里,也就是现今的朝阳镇刘巷村。

匡家以碎石泥土筑墙,用芦苇与茅草搭建宅院,虽简陋却足以遮风避雨。匡衡的童年和青年时期都在这里度过。他那段著名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遗憾的是,古宅遗址已无法寻迹,但可以在原址重建,增添连云港的人文景观。

匡衡成长的地方就在海州匡里。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热爱学习,勤奋刻苦。因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做零工来赚取读书的费用。他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

匡衡手不释卷,勤奋苦读,终成栋梁之才。他是西汉时期的家,以解说《诗经》而著称。汉元帝时,他官至丞相,被赐封为乐安侯。他去世后,被供奉在海州的乡贤祠内,是古海州杰出的文人之一。

新县是朝阳镇的旧称,曾是古东海县治所在地。东海县的原治所位于新县北不远的沙集、搭山地区,也就是著名的石花县城。后因地壳变动,县治所沉入海底。当时隶属海州县治郁州。

随着海水不断侵蚀,东海县治所迁至南云台山下河码头附近,于是有了“新县”的地名。新县当时十分繁华,刘巷的居民以刘、曹两姓为主。据《江南通志》记载,“云台有东海的‘旧县’和‘新县’。旧县治所在搭山下,今已沉入海中;新县治所即今新县村。”城址依然存在。新县诞生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已有1500年的历史。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县治所的古城仍有城形。城墙从东山跟至尹宋村东,再向南至花果山下的小团山,总长十余里,高约三丈。东西各有一座雄伟的城门,坚固而雄伟。这座城背靠东山、南山,方圆三千亩,如固若金汤般守护着城内的安全。虽然明清时期城墙有所损毁,但城墙石、砖依然可见。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些遗迹逐渐被改造成了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