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究底”,这一成语表达了深入探究、弄相的精神。在学习强国答题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也不能盲目地死记硬背。面对大量的新题,我们不仅要了解表面现象,更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刨根究底意味着对于不会的题目和知识点,我们要下足功夫,确保彻底理解。如果我们带着错误的观点或混淆的知识点去答题,那么结果肯定会频频出错。对于那些看似简单但总是答错的题目,我们更应该深入挖掘,弄清楚自己不懂的地方。例如:
一、关于1985式9毫米微声的有效射程问题,如果我们多次答错,可以通过搜索了解,原来它的有效射程是150至200米。这样,我们就能明白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再次遇到就不会出错了。
二、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如果我们总是答题错误,通过搜索我们可以知道“花重”是因为雨水而显得沉重。这样我们不仅知道了答案,还理解了其中的原因。
三、晚唐诗坛上的皮日休和另一位诗人并称“皮陆”。如果我们了解他们饮酒、对诗猜谜的小故事,相信就能更好地记住这一知识点。
记住这些东西,我们就能更深入地理解和学习知识。正如杜牧的诗所说:“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我们应当深入探究知识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