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来历、岀自哪个地方

2025-03-2518:19:22常识分享0

文章叙述了清朝康熙年间发生在安徽桐城县的一段佳话,与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密切相关。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张英家族在桐城要兴建新居,其地界紧邻叶秀才的宅院。叶秀才向张家提出,希望他们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通行。然而张家则认为,他们的地契上明确写明可建至叶家墙边,按此建墙并无不妥。如果要留路,双方都应后退几尺。此时张英身在北京为官,处理家事的任务便交由老管家负责。

俗话说得好:“宰相家人七品官”,老管家自认为代表显赫的宰相家族有权有势,依照规则建墙并无过错,于是忽略了叶家的诉求。他便毫不犹豫沿着叶家的墙根砌起了新墙。这位叶秀才性格倔强,看到张家砌墙的行为后难以接受。他挥毫泼墨,一纸诉到了县衙,一场官司由此引发。

叶秀才与显赫的宰相打官司,亲友们为他捏了一把汗,担心他斗不过而吃亏。他们劝他放弃官司。但叶秀才意志坚定,不愿妥协退让,坚信自己是对的一意孤行地将官司打下去。张家管家看到事态升级,立刻写信将此事告知北京的张英。不久之后,张英的回信便到了他的手中。信中并无长篇大论而是简短而精炼的四句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老管家收到信后仔细琢磨这四句诗的内涵立刻明白了主人的意图。他亲自前往叶家告诉叶秀才张家准备拆墙后退三尺让路的事情。叶秀才起初以为这只是对方的戏言并不相信这是真的但当管家把张英的诗展示给他看后他深受感动深感宰相的大度和胸襟并表示由衷的钦佩和赞扬:“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这和谐的态度和宽容的精神感动了双方邻里。第二天张家便动手拆墙后退三尺以示诚意。叶秀才见状深受触动也将自家的墙拆除后退三尺以示友好。于是张叶两家之间便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后人称为“六尺巷”。据说这里成为了桐城县一处历史名胜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当地人们传颂的佳话体现了和谐友善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