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电热板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以下步骤,综合多工艺流程共性及电热特性需求整理如下:
一、原材料准备
- 基材选择
主材选用天然橡胶(NR)或合成橡胶(SBR等),辅以电绝缘填料(如云母粉、陶瓷粉)及耐高温助剂。 - 配合剂配比
加入硫化剂(硫磺)、促进剂(噻唑类)、补强剂(炭黑)、防老剂等,按配方精确称量,确保电绝缘性及耐热性。 - 电热元件选型
嵌入镍铬合金电热丝或碳纤维发热层,需预加工为均匀分布结构。
二、混炼与塑炼
- 塑炼
生胶通过开炼机或密炼机在60-70℃下塑化,降低分子量以提升流动性。 - 混炼
分阶段加入配合剂:先防老剂、补强剂,后硫化剂,控制温度避免焦烧,确保分散均匀。
三、成型加工
- 压延/挤出
混炼胶经压延机成型为片材,或通过挤出工艺制成预设厚度的基板。 - 电热元件复合
将电热层(如金属网、薄膜发热体)与橡胶基材通过热压或涂覆工艺结合,确保界面无气泡。
四、硫化定型
- 模压硫化
在140-160℃、10-20MPa压力下模压,使橡胶分子交联,同步固化电热元件与基材结合层。 - 分段控温
采用梯度升温(如先低温预硫,后高温终硫)以优化电热稳定性。
五、后处理与检测
- 表面处理
修边、打磨,喷涂绝缘涂层或覆膜以增强表面防护。 - 性能测试
- 电性能:耐压测试(≥5kV)、绝缘电阻(≥100MΩ)。
- 热性能:升温速率、温度均匀性及长期高温老化测试。
- 机械性能:拉伸强度(≥10MPa)、硬度(邵氏A 60-80)。
六、包装与存储
成品卷绕或裁切后,用防潮膜封装,存放于阴凉干燥环境,避免变形或吸湿。
关键工艺控制点:电热元件与橡胶的界面结合强度、硫化均匀性、绝缘层厚度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