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使用电热板饲养鹌鹑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育雏阶段电热板设置
-
温度控制
- 初生幼鹌鹑需在育雏箱内使用电热板保温,初始温度设为35-37℃,每日降低1-2℃,20天后逐步脱温至稳定在24-26℃。
- 电热板需均匀铺设在箱底,避免局部过热或温度不均。可用温度计监测箱内各区域温度,确保幼鸟活动区域温差≤2℃。
-
湿度与通风
- 湿度应保持在60-70%,电热板可能加速水分蒸发,需通过放置水盆或定时喷雾调节湿度。
- 每日通风2-3次,每次10-15分钟,避免氨气积聚。
二、环境布置与管理
-
育雏箱要求
- 使用木制或塑料材质的育雏箱(60×80cm),电热板与箱底保持5-10cm距离,防止幼鸟直接接触烫伤。
- 箱内铺设吸水性垫料(如木屑或稻壳),每日更换1-2次以保持干燥。
-
光照调节
- 育雏前3天需24小时光照,帮助幼鸟适应环境,后期改为自然光照并早晚补充弱光。
- 光照强度控制在10-20勒克斯,避免强光刺激。
三、饲料与饮水管理
-
开食与喂食
- 幼鹌鹑出壳后5-6小时开食,初期用碎米、玉米粉混合熟蛋黄调成糊状,3天后过渡到全价饲料。
- 饲料配方建议:玉米52%、豆饼27%、鱼粉10%、矿物质1%,另添加0.1%复合维生素。
-
饮水要求
- 提供常温清洁饮水,水中可添加0.01%高锰酸钾或电解多维预防疾病。
- 使用浅口饮水器,避免幼鸟溺水,每日换水2-3次。
四、卫生与疾病预防
-
清洁消毒
- 每周用0.1%次氯酸钠溶液对电热板表面及育雏箱消毒1次,避免粪便残留引发细菌感染。
- 食槽、水槽每日清洗,防止霉变饲料污染。
-
常见疾病防治
- 白痢病:饲料中添加0.02%恩诺沙星连续3天。
- 脱肛:减少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至22%,补充维生素A、D。
五、成鸟阶段管理
- 40-50日龄后移出育雏箱,改用层叠式笼养,电热板可转为辅助保温(维持20-24℃)。
- 产蛋期需保持每天16小时光照,夜间用弱光补充,电热板温度稳定在20℃左右以提高产蛋率。
注意事项
- 电热板需搭配温控器使用,避免温度波动过大。
- 定期检查电路安全,防止漏电或短路引发火灾。
- 夏季高温时需关闭电热板,改用自然通风降温。
通过以上方法可高效利用电热板实现鹌鹑的科学养殖,兼顾保温需求与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