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灯内部的"电热板"通常指与散热或驱动电路相关的功能组件,其具体形式及作用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均温板(散热结构)
-
核心功能
通过材料导热特性或循环散热技术,快速吸收并均匀分布LED光源产生的热量,防止局部高温导致光衰或元件损坏。 -
材料与结构
- 金属基板:常用铝基板或铜导热板作为基础散热载体,利用金属高导热性传递热量至散热鳍片。
- 液冷循环:部分高端车灯采用内置液体均温板,通过液体气化-冷凝循环实现高效热交换。
- 辅助材料:搭配导热硅脂、石墨片等填充材料,优化接触面的热传导效率。
-
技术演进
从早期金属被动散热(第一代)发展到热管散热(第二代)和均温板循环系统(第三代),散热效率逐代提升。
二、驱动电路板(电控模块)
-
核心功能
作为LED光源的供电模块,负责将车载12V电压转换为适配LED的低压直流电,并稳定电流输出以避免过载。 -
设计特点
- 容阻降压方案:低成本但可靠性较低,常见于低端灯具。
- 恒流驱动电路:通过IC芯片实现精准电流控制,延长LED寿命。
- 防护设计:部分电路板覆盖防水涂层或密封胶,防止水汽侵入导致短路。
维护注意事项
- 老化检测:若车灯出现亮度下降或频闪,需检查均温板是否失效或电路板元件烧蚀。
- 更换原则:优先选择金属基板+恒流驱动的集成方案,兼顾散热与电控稳定性。
(注:术语"电热板"在行业内并无明确定义,以上分类基于车灯内部常见功能组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