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tlist并非仅仅意味着“先在此地稍作停留,我稍后回来”。
通常,Waitlist的最终结果不会在5月1日前公布。这是因为学校需等待收到offer的学生提交保证金后,才能明确录取情况。甚至有些在Waitlist上的申请者需等到开学前才能得知最终结果。
那么,进入Waitlist后应如何应对?是坐以待毙,还是另寻他路?
据US News对91所大学的调查显示,Waitlist中的申请者中有五分之一最终能收到offer。若Waitlist的学校是你的首选,你仍可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一番。
何为Waitlist?
在美本科申请阶段,一般会遇到四种录取方式:Admitted(录取)、Deferred(延期)、Waitlist(候补名单)、Rejected(拒绝)。Waitlist通常出现在常规申请中,当学校认为申请者条件不错,但又不想直接拒绝时便会使用。
为何会进入Waitlist?
这背后涉及到大学的入学率问题。大学希望维持一定的入学率,即最终入学的学生占全体被录取学生的比例。由于学校能的学生数量有限,而同时又希望维持高入学率,因此不仅会倾向于录取优秀的申请者,还会倾向于那些入学可能性更高的申请者。没有一所大学能保证所有录取的学生都会入学。
大学会采用一种策略,即将部分申请者放入Waitlist。这些申请者虽然达到了录取标准,但学校并不确定他们是否会来就读。如果已被录取的学生选择拒绝offer,那么Waitlist中的部分申请者将有机会收到录取通知。
Waitlist能否转正?
Waitlist的转正几率并非固定,它随着学校的yield rate(实际入学学生与录取学生的比例)的波动而变化。历年Waitlist的整体录取率显示,近几年来这一比例大致未超过20%,也就是说,转正的概率约为五分之一。
具体到每所学校,其转正率都有所不同。排名较高的学校转正难度较大,而某些公立学校则转正率较高。在处理Waitlist时,学校通常会优先考虑本土学生。
应对Waitlist的处理方式
收到Waitlist后,首先要感谢学校给予的考虑机会。接下来,建议在系统中选择是否继续留在Waitlist中。若已收到其他更确定的offer,可告知学校你的选择。补充新的资料、与招生官和教授保持沟通、写信表达对学校的兴趣等都是积极的行为。
缴纳订金并保持与学校的沟通也是重要的步骤。选择你最想就读的学校,并在规定时间内缴纳订金,以表示你的决心。这样学校在判断是否有转正名额时,会考虑到这一点。
小贴士
不同大学的Waitlist Letter写法各有不同。最重要的词“Waitlist”出现的位置也可能有所不同。在读大学的Decision Letter时,即使没有看到明确的恭喜或录取字样,也请仔细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