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硬件领域的深层次探讨,让我们从历史的长河中回溯英特尔的桌面平台策略。早些时候,桌面平台被细分为两大阵营,一是广泛普及的主流桌面产品,另一则是高端HEDT(High-End Desktop)平台。普通平台的芯片组通常以H、B或Z为开头,而HEDT平台则更多地采用X开头的芯片组。
当前,Intel最新的X系列芯片组为X299。在此之前,其家族成员包括如X99、X79、X58等。在X299出现之前,Intel在HEDT平台领域几乎未遇对手,然而AMD Ryzen系列的问世打破了这一局面。AMD也推出了其HEDT平台产品——线程者系列。
对比两家公司的HEDT平台产品,我们可以发现Intel在主频和X支持上仍保持一定优势,但其他方面的优势已逐渐消失。特别是在CPU核心数量上,Intel明显不是AMD的对手。例如,Intel的i9-10980XE处理器虽然拥有18核36线程,但AMD的第三代线程者已经以24核心48线程的配置领先一步。其中,像Ryzen TR 3990X这样的产品,其64核心128线程的强大配置,让AMD在HEDT平台上对Intel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事实上,AMD的普通平台产品如R9 3950X也具备了挑战Intel HEDT产品的实力。这无疑了Intel在HEDT平台的困境,甚至其普通平台的产品也开始受到AMD的越级挑战。这种情况与AMD的崛起有直接关系,但也不得不提的是,Intel自身对X29台的调整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过去的时代,X99、X79和X58等产品的主板不仅支持Intel针对该平台推出的产品,还兼容志强系列的CPU。这让许多玩家囤积了支持志强E5系列CPU的主板,等待从国外服务器上获取更强大的CPU进行升级。这也是许多“垃圾佬”钟爱的玩法,因为E5系列处理器虽然主频不高,但核心数量众多且价格实惠,非常适合渲染工作。
到了X299时代,Intel调整了产品线策略,不再支持志强E5系列处理器。这一变化大大降低了HEDT平台的可玩性。与此与AMD的产品相比,Intel的产品也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这无疑加剧了Intel在HEDT平台的落寞感。
如今在HEDT平台上,无论是性能还是可玩性方面,Intel都已远不如过去的几代产品。那些曾经在X58、X79和X99时代活跃的“大船”们也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虽然AMD的崛起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Intel自身在产品策略上的调整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