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路由器为什么不要钱

2025-04-1606:32:32综合资讯0

■ 观察者视角

近期,关于电商平台与斐讯的“0元购”模式引发了广泛关注。在此事件中,电商平台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们不仅是斐讯产品的销售平台,更是该模式的引流媒介,促使众多消费者参与其中。

随着P2P联璧金融的爆雷,斐讯路由器的“0元购”套路逐渐浮出水面。自2016年起,斐讯通过销售电子产品如路由器、体脂秤和电视盒子等,推出了“0元购”模式。消费者通过联璧金融APP购买产品后可获得全款返现,吸引大量投资。在这一实物商品与金融产品的结合下,联璧金融获得了巨额投资,斐讯产品的销量也随之飙升。但在“6·18”大促后,投资者发现联璧金融出现兑付困难,引发广泛关注。

此后,斐讯的“0元购”产品在多家电商及零售平台被下架。消费者纷纷,而涉事电商平台则表示自己只是销售平台,与斐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并无合作,也未引导消费者进行投资理财。这究竟是谁的责任呢?

不可否认,消费者的侥幸心理是斐讯“0元购”模式得以盛行的重要原因。风险与收益并存,这是常识。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斐讯的产品并非因其科技含量或品质而定价高昂,而是借助产品的幌子进行理财。斐讯已不仅仅是一家技术公司,更是一家借助硬件运作资本的公司。其与联璧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证实了这一点。

电商平台在此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是产品的销售平台,更是模式的引流。许多消费者正是在信任平台的基础上参与“薅羊毛”。换句话说,电商平台更像是金融产品的推销员,为P2P平台引流和打广告。《广告法》对于涉及投资回报的商品或服务广告有明确的风险提示要求。电商平台很难声称自己对斐讯产品的销售行为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一无所知。

斐讯事后为电商平台“背书”,声称消费者参与活动与否与平台无关,但这难以完全撇清电商的责任。《电子商务法》草案三审稿对电商平台在商品或服务方面的责任有明确规定。

展望未来,P2P模式下的“斐讯事件”或许还会上演。监管部门需明确电商平台在此类事件中的责任,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交代,也为电商行业的规范运营划定界限。

(法律学者 蔡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