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运作模式

2025-04-1614:53:50综合资讯0

全国范围内,PPP模式如火如荼地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回首数年前,那些敢于“吃螃蟹”的项目,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镜鉴。

位于安徽合肥的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作为首个尝试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模式的PPP项目,迎来了它的十周年。TOT模式,即部门或国有企业将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通过经营在约定的时间内收回全部投资并获得合理回报,合约期满后,再交回给部门或原单位。柏林水务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军在昨日(10月16日)告知记者,经过十年的经营,项目资本金已基本收回,并开始步入盈利轨道。

经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与许多纠纷不断的PPP项目不同,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因当时政企双方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预估,合同条款和权益划分异常明晰,成为了当地政企合作的典范。

十年前首个污水TOT项目的诞生

资料显示,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是安徽省乃至全国污水处理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当时规模最大的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它的建设分两期进行,一、二期分别于19和2001年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总投资约3.2。该项目利用多种资金建设,包括澳大利亚、亚行和国债资金,为巢湖污染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02年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推进之际,合肥市试图以TOT模式试点转让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的经营权。经过一番角逐,柏林水务与东华工程联最终以4.8的报价成功中标。

十年后项目盈利轨道的开启

尽管当时项目中标价远超底价,且污水处理行业处于亏损状态,但王小郢项目的高溢价中标也为柏林水务带来了盈利的曙光。如今,该项目已成功步入盈利轨道,回应了外界的质疑。梁军介绍道,公司通过有效运营和成本控制,已收回超过的直接资本投入,预计总盈利在8%至9%之间。

在政企合作过程中,规范的合同和详细的条款成为了双赢的关键。例如,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和保底水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该厂的日均处理量始终保持在30万立方米以上。水价的调整也以CPI、水价和劳动力成本等指标为依据,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整,确保了政企双方的利益。

大岳咨询作为当时的招标顾问公司,为政企双方提供了专业的咨询和支持。项目经理郑洁表示,水价已经进行了四次调整,现价为每吨0.91元。据了解,不考虑财务成本,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每吨处理废水的成本仅为0.3元,显示了高效运营和成本控制的能力。

郑洁回忆说,虽然柏林水务作为国际水务巨头提出了许多未来可能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但这也为日后操作PPP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梁军表示,PPP项目的融资和管理功能在王小郢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明确责任和风险分担的边界,为正在大力推广的PPP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