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企业经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它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并克服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商业计划书的重点部分在于描述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营原则。这部分内容需要具体而实际,包括设备管理、库存管理、设备更新等方面的细节。
企业经营部分的描述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 设备情况
从公司组建开始,包括购买租赁办公室、厂房、仓库,员工,购买设备和原材料到生产产品等决策,都应以生产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考虑技术投入和研发投入时,需要基于产品档次的整体决策,与市场销售策略紧密相关。商业计划书里,只需检查那些对企业生产最重要的设备,强调对企业最有利的方面。
(1)关于地点,要介绍与生产和销售有关的任何地点,包括企业总部所在地、零售店地点、分支机构所在地、销售中心等,还需要介绍任何可移动的设施。
(2)设施改造和维护,商业计划书中还要描述设施改造的情况,现有设施将来是否需要改造或更新。如需要,还要写明由谁来支付费用、支付方式等。
(3)租赁:介绍租赁时要详述租期、方式和付款方式。
2. 生产部分
无论是什么行业,每个企业都有生产过程。在介绍生产部分时,应重点介绍企业如何和开发生产力,包括购买设备、原材料购买技术、研发技术、产品包装、产品生产各个方面。生产设备是经营的重要环节,设备属性包括价格、面积、产能、人员、生产产品等。
生产部分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和办公用品。列出企业的主要设备和设施,包括生产设备、交通工具、厂房设施、商店设施、办公用品等,并描述设备和设施的状况,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或需要技术改造、维修,如果需要更新,要写上预定时间。
(2)劳动力。企业需要什么员工、需要多少、如何使用这些员工、上级主管的命令如何传达到员工、命令传达途径如何、是否雇佣临时劳动力等。
(3)生产率。介绍生产率及衡量企业为生产某一产品或服务所需的时间和人数的指标。如果可以在更短的时间生产更多的产品或服务,那么每一元钱都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商业计划书中要介绍增加效率的办法,不降低产品和服务质量。
(4)质量控制。企业采用质量控制是为了确保每一项产品或服务都保持在相同的标准。包括定期检查整个生产过程、对产品抽查、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和奖励项目等。
(5)生产能力。反映企业目前设施、设备和员工情况下可以生产多少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如果有多余的生产能力,说明现有设施和员工有生产多余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但这部分能力并不产生任何产品或服务。商业计划书中需要提到企业能否找到办法利用或减少这些多余的生产能力。如果接近或达到最大生产能力,则需要阐述如何扩大生产能力,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3. 库存控制
建立库存控制系统,增加从销售到生产再到采购等环节的信息流动。这种信息流动可以减少主观猜测成分,知道每日的销售情况,使库存保持在合理的水平。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零库存计划。
4. 供应和销售
每个企业都存在供销情况。企业与供应商的销售方法是决定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企业应尽量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让他们觉得双方是商场上可以共赢的伙伴,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企业应共同研究解决付款方式、改进交流、减轻彼此的压力。
5. 研究和开发
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发展。无论以何种形式,企业都应把研究和开发放在经营的重要位置上。企业应该不断检查计划,了解市场变化,特别注意那些可以影响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商业计划书中要强调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性,并且由主要亲自负责。
在生产运营中,商业计划书还需要回答以下问题:生产制造水平是如何决定和调整的?生产制造安排是否最有效地使用了产能?存货水平是如何控制的?库存运输的总成本是多少?任何预期的问题?什么是安全的库存?什么时候扩大生产制造计划?为了增加有效性和产品质量,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因此财务方案也是商业计划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过去和现在有关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状况、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进行分析的经济管理活动。企业在初创或扩张时,对流动资金需要有预先周详的计划和过程中的严格控制。资产负债表则反映在某一时刻的企业状况,投资者可以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得到的比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可能的投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