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宽体客机回顾:从A300到A330系列
随着时间的推移,航空旅行逐渐成为人们长途出行的重要方式。在航线的不断拓展与旅客需求的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载客量更大、航程更远的宽体客机应运而生。本期,让我们走进宽体客机的世界,探寻其中的历史与变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航空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以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新型结构材料为代表的技术突破,为宽体客机的诞生提供了技术基础。有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撑,宽体客机便逐渐崭露头角。
1969年,波音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款宽体客机——波音747,被誉为“空中女皇”。这款飞机的首飞成功,标志着宽体客机时代的来临。与此空中客车公司也在欧洲的合力下成立,力图在民用航空领域与波音公司相抗衡。
空客公司的首个产品,也是世界上第一架双发宽体客机A300,于1972年诞生。这款客机采用了先进的超临界机翼,机身直径达5.64米,可容纳一排8个座位外加两条过道,最大载客量可达300人。的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曾分别购买过该型飞机。虽然A300在商业上并不算特别成功,但其作为四发和三发宽体机时代的清流,为后来的双发宽体机奠定了基础。
随后,波音公司在推出747后,开始着手新型双发中型客机的研制计划。该计划包括窄体机7N7和宽体机7X7。1978年,7X7下线并正式命名为波音767。这款飞机的机身截面呈卵形,典型客舱布局为每排7座,最大载客量介于245至409人之间,续航能力覆盖北美及跨大西洋航线。要辨认波音767,可以观察其大小介于窄体机和宽体机之间、机身较为圆润且主起落架放下时向前倾斜等特点。虽然该机型已退出客运市场,但其货运型仍是各大物流企业的主力军。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空客A330系列。在A300受到波音767的挑战后,空客决定在A300的基础上融入在A320上获得验证的电传操纵系统及其他新技术,开发出了新一代双发宽体客机A330。与A330相似的还有其孪生兄弟A340,两者机身基本相同,但A340侧重于远程航线,具有额外的燃油容量并多安装了两台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