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欧阳娜娜带火Vlog这一短视频形式后,人们对于Vlog的期待越来越高,但几年过去了,Vlog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热。
对于当下最新鲜的内容形式Vlog,不少年轻人对其追捧。在Vlog中,博主提供了另一种生活视角和新鲜体验。而对于观众来说,有的则是为了填补空虚,有的是为了寻找生活仪式感,有的则是出于对博主的好奇与窥视欲而观看。
那么,究竟什么是Vlog?简单来说,Vlog就是视频与网络日志/博客的结合,以记录、分享生活为主,拍摄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出镜。相较于短视频,它更私人、更生活化。
早在2012年,YouTube上便出现了第一条Vlog。而在国内,Vlog的流行要稍晚一些。直到欧阳娜娜以留学生的身份发布日常Vlog后,Vlog才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她所展示的亲民、清纯、元气等正能量形象,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她的认知,还让更多明星纷纷加入Vlog阵营。此后,全明星Vlog成为一种趋势,受明星效应影响,Vlog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小众圈的大门就此打开。
今年四月,抖音、百度等平台推出了一系列Vlog扶持计划,再次将Vlog推向风口。但半年过去了,虽然Vlog概念火热,却没有出现爆款作品,也没有引发全民的追捧与参与。
为何在短视频大热的情况下,Vlog却不温不火呢?我们来探究一下。
Vlog的受众十分广泛,从大牌明星到朴素青年都是它的受众。它的特点在于非虚构和人格属性强,即每条故事的内容都应是真实的记录,而非彩排。它不同于剧情类的短视频内容。
那么,为何这种看似亲民且更具号召力的形式会一再“熄火”呢?
拥有超2.5亿日活的抖音等平台中,内容创作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而Vlog的本质更倾向于记录真实生活,主题广泛。然而想要将日常拍摄出吸引人的感觉并非易事。例如欧阳娜娜的Vlog内容简单贴近生活,而一些普通的Vlog往往因缺乏亮点而难以吸引观众。
用户习惯也是影响Vlog普及的因素之一。Vlog的记录属性使其容易呈现流水账现象,这与现如今的快节奏生活相悖,不符合用户对于内容消费的偏好和习惯。面对众多的娱乐休闲类内容竞争用户时间的情况下,Vlog难以抢夺更多的用户时间。
缺少平台也是制约Vlog发展的因素之一。与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形式不同,想要观看Vlog的用户可能需要寻找特定的平台或应用。这也增加了用户接触和使用Vlog的门槛。在国外,YouTube等平台将Vlog的流量到一个平台上吸引更多内容消费者入圈。然而在国内尚未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爆款Vlog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