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次陪同朋友选购车辆的经验累积,我观察到人在购买新能源车型时普遍存在的一些观念和选择上的误区。这些并非单纯的价格考量问题,更多的是在车型选择上难以真正基于自身需求出发。
我想分享的是,许多人在购车时陷入的“三个奇怪误区”。这并非空口妄言,而是我观察到的普遍现象。
即使对于那些很少跑高速,甚至一年都上不了几次高速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仍然倾向于选择插电式混动或增程式电动车型。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难以解释的现象。在他们的观念中,油箱虽然可能使用频率不高,但不可或缺。万一遇到突况,油箱就像是一把救命伞,能派上大用场。这就好比出门带伞一样,可能大部分时间都用不上,但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大雨,就能感受到它的价值所在。
现实情况往往令人无奈。即便这些车型搭载了油箱,似乎也无法缓解他们的焦虑。例如我的朋友去年购买了一辆增程式电动车,原本期待既可以用油也可以用电,解决续航焦虑的问题。然而现实却是,他几乎从不使用增程功能,只依赖燃驶。这就导致了在实际使用中,原本期望的便利并未实现。我在陪他出行时,经常需要在高速路上等待他充电,这无疑增加了出行的困扰和不便。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观察高速服务区的情况就能发现,充电的纯电车并不多,而插混和增程车型却经常排队抢充电桩。这就让人困惑,原本期望的新能源车能解决续航问题,为何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带来了不便和焦虑?
面对这些问题,我想对广大消费者说:在购车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实际需求,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尤其是对于那些并不经常高速出行的消费者来说,插电式混动或增程式电动车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现在的纯电车已经能够轻松实现400-500公里的续航,而且充电桩越来越普及,为何还要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