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电站是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其装机容量较小(通常低于6兆瓦),并就近接入配电网。该系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屋顶安装型(包括工商业和居民屋顶),另一种是地面安装型(如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其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商业、市政、工业、住宅及军事领域。这种电站具有灵活性强、输电损耗低、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其核心优势在于“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能有效缓解传统电网压力。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动,分布式光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驱动显著,分布式光伏享受电价补贴、税收优惠及并网优先权。例如,“整县推进”加速了屋顶资源的开发。区域发展不均衡是一个挑战,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地区因电价高、消纳能力强而占据主导,而中西部则受限于电网基础设施和投资回报周期。
技术方面,分布式光伏电站正经历技术迭代加速。例如,PERC、TOPCon电池技术不断提升转换效率至24%以上,储能系统集成的增强也提高了电站的稳定性。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如“合同能源管理”(EMC)和“光伏+储能”模式,这些模式逐步成熟并降低了用户初始投资风险。
至于市场规模方面,据博思数据发布的报告,2023年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市场规模已超1200,2018至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达18.5%,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500。我国太阳能发电行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博思数据发布的《2024-年太阳能发电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太阳能发电量累计值持续增长。
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痛点,如消纳难题、补贴依赖等。为应对这些问题,行业正在深化、推进技术融合、关注下沉市场、拓展国际市场等。行业也面临着成本压力和专业人才缺口等问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绿电交易和金融创新等行业动态也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