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痛点:内心深处的恐惧
当我们探讨产品的痛点时,常听到的是“未被满足的、广泛渴望的需求”。但在梁宁的视角下,没有“怕”的痛点并不完整。
恐惧,作为人的原始情绪,在产品价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海飞丝针对头屑问题给予消费者去屑的安心感,防脱发产品解决了消费者对脱发的恐慌,医美产品对抗青春流逝的焦虑,保健品则为消费者提供了对抗健康隐患的安慰。罗振宇之所以引起争议,正是因为他精准地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恐惧。好的产品不仅仅是制造焦虑,更是治愈焦虑,只有真正缓解用户内心恐惧的产品才能长久立足。有时候,痛点之所以不再显得突出,是因为产品为用户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和满足感。
2. 爽点:即时满足的力量
“爽”是一种需求得到即时满足的感觉。以俞军产品经理的实例为例,他选择的答案“搜得到,能下载”,体现了对即时满足的追求。滴滴一下,车即到达;外卖迅速送到门口;滑动屏幕,视频即刻呈现——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爽点时刻。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走在世界前列,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络购物等创新成果被国外友人誉为新时代的四大发明。产品的成功离不开对痛点的深入挖掘和对爽点的精准把握。好未来市值超越新东方,除了教育落后的恐惧驱动外,其双师授课模式带来的立竿见影效果,也是让用户有即时满足感的体现。知识服务、教育服务的产品必须提供让用户惊喜、意外、获得和满足的“啊哈”时刻。
3. 痒点:虚拟自我与幻想空间
梁宁提到,痒点满足的是人的虚拟自我,即我们心中的想象和幻想。女人追星、看偶像剧,男人打游戏、看英雄故事,都是将虚拟的自我投射其中,追求另一种人生体验。网红精心修饰的照片和视频都是展现一种美丽的虚拟形象和生活方式,满足了人们的幻想需求。
产品的切入点思考
产品的成功可以从痛点、爽点和痒点中寻找切入点。例如,海底捞火锅通过提供酣畅淋漓的用餐体验抓住爽点;针对消费者对吃火锅可能导致的体重增加的恐惧进行产品设计和宣传则抓住了痛点;而设计一家网红餐厅让消费者拍照分享到朋友圈则是抓住了痒点。一个成功的产品需要综合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求,解决用户的痛点、提供爽点和满足痒点。如果一个产品不痛不痒不方便,那么用户为何要使用它呢?我们在设计和推广产品时,需要深入思考我们提供的是解决用户痛点的价值,还是仅仅提供了爽点和痒点的娱乐和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