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赋》与笼鸟文化初探
近日阅读《莺赋》,感受到曹丕对于笼中鸟的深切同情,并由此引发了对笼鸟文化的深厚兴趣。自三国时期,养鸟观鸟逐渐成为人们的爱好,特别是笼鸟。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笼鸟饲养可以追溯到海鸟被鲁候供养于庙堂。从此,养鸟观鸟,尤其养笼鸟逐渐普及,并形成了独特的笼鸟文化。从周代至清末,笼鸟文化逐渐发展并日渐兴盛。现今,这一文化现象在各大城市均有体现。
在成都锦江边的鸟笼,更是这一文化的缩影。以成都青羊鸟市为例,这里不仅是鸟儿的地,也是笼鸟文化展现的舞台。闵大爷的26只鸟儿和精美的鸟笼,展现了养鸟的闲情逸致。黄田坝鸟市更是热闹非凡,这里不仅是买卖鸟儿的场所,更是交流养鸟心得、欣赏精美鸟笼的胜地。
说到鸟笼,不得不提张大兴及其制作的“华兴A88”天价鸟笼。他的鸟笼工艺创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展现出川派鸟笼的独特魅力。而鸟笼也成为收藏家们的宠儿,其价值与年代、工艺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