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洛模型的基本概念

2025-04-1805:09:32常识分享0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杨晓维教授对此有深入的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开放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资源配置存在严重扭曲,经济效率较低。一方面,产品生产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脱节,人们所需的产品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生产,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往往没有相应的市场需求。大量资源和生产要素并未进入最有效率的生产过程,而是被低效使用。自十一届三中以来,我国逐步放松了对经济的计划管理和,市场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发育。在这个过程中,资源配置逐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资源开始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配置,从而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农村劳动力从低效率的农业生产转向效率更高的工商业活动,专业人才进入其擅长的职业及岗位,这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也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在资源配置极度扭曲的情况下,通过改善资源配置,可以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可以说,开放正是通过校正之前极度扭曲的资源配置,成为了我国过去几十年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随着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空间会逐渐减小,经济增长速度也会相应放缓。这可以解释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为什么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

当资源配置逐渐优化时,经济将逐步跻身发达之列,进入索洛模型描述的状态。那时,除非出现技术进步或劳动力增加,否则经济将只能实现缓慢增长。发达都经历了从高速到中高速,再到资源优化配置条件下的缓慢增长过程。虽然我国的资源配置在开放后得到了优化,但尚未完全优化。我们仍有通过深化、改善资源配置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的空间,从而在未来一段时期维持中高速经济增长。

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我们需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深化经济。例如,进一步放松市场、放开资源价格、减少审批、放开行业准入等。我们还需要培育更具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劳动和土地的资源配置等。

【教授观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