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与略写的正确解释

2025-04-1806:27:17常识分享0

春风拂面绿江南(画) 吴冠中

岭头丹色映(画) 唐允明

绿水青山入画屏(画) 康益

雁荡山花笔下生(画) 潘天寿

葛稚川移居图中绘(画) 王蒙(元代)

江渚风林画卷长(画) 倪瓒(元代)

【艺境观象】

传统水墨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相比,对于画面中的空白有着独特的认识。在画家的眼中,画面里的留白,让人产生对空间的无限联想。那里仿佛有云烟缭绕、雾气蒙蒙、山峦叠嶂、溪水潺潺,甚至牧童在乡间小路上哼着曲调、牧牛的场景。这些丰富的虚景被飘渺的水雾笼罩在“空白”之中,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这正是画留白“意到笔不到”的魅力所在。正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言:“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而是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

画的留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老庄的“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思想,同时也彰显了道家及禅宗哲学的深远影响。明代画家董其昌倡导南宗的顿悟,认为其与文人画的雅逸士气相契合。其中从“看山是山”到“山在心中”的透悟过程,强调了化眼前之有为无,方能达智慧神明之境。留白的运用,给予观者思索、畅想和神游的余地,与禅宗的精髓相呼应。

留白还有一个优雅的别名——“余玉”,以布白突显灵动,以虚空诠释丰盈。恰如其分地处理画面中的留白,不仅可以营造画面的审美意境和作品氛围,体现艺术家的独特审美情怀,同时还可以反映艺术家对宇宙万物之“道”的解读。这正是画与西方绘画在本质上的差异。

画的创作和鉴赏都注重“气”。在历代画论中,“气韵”是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画面中必须有“气韵”才可能变得生动。这种“气韵”大多依靠画面中的留白和取势等技巧实现。留白在画里类似于围棋里的“气眼”,没有留白可能变成死棋或沉闷的坏画。留白实际上是常说的“取气”。王蒙和倪瓒是两位艺术大家,他们在留白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但作品所流露的品格与追求却是一致的。他们都向往宋元文人士大夫的超然世外之情。还有许多画家在现代画领域中承传宋元遗风余韵与留白技巧的优秀画家。如李文信和唐允明等,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处理留白,赋予作品独特的魅力。李文信的作品《山屋图》中的留白既表现了云雾迷蒙又展现了潺潺流水,强化出山势险峻;而唐允明的作品则将留白浓缩到极致,《野山》一画通过满密的画面和纷繁的笔痕传达出强烈的自然情境和野性气象。留白是美学的精髓,它在画中是一种重要的意境营造方式,也为生活带来一种淡泊的心境。在纷繁嘈杂的日常中给自己留一处清净的空白就能感悟禅心之美妙无比的力量之源在此一笔道出了心灵寻求自由的独特思想意义同时又凝聚了内在含义与思考意味深长堪称精湛佳作它淋漓尽致地体现美学的意蕴和情感彰显了画无与伦比的魅力和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传统文化在艺术和美学上的独特成就也凸显了艺术精神的博大精深总之这些艺术家们的作品无一不体现了美学的精髓所在展示了他们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同时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留白处理体现了他们对人生哲理和自然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展现出了他们的艺术智慧和人生智慧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人生的美好留白是画的重要元素也是人生的智慧之道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留下片刻空白静心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