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伊始,家长们聚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交流关于孩子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的话题。虽然方法多种多样,但有些家长仍然坚持使用一种传统的方法:“赶鸭子”。
不得不说,这些家长的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赶鸭子”确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人在不自觉中都在使用这种方法。
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我们往往也是在被“赶”的状态下度过的。每天早早起床,匆忙吃完饭后上学,放学后又要完成作业。在攀登书山和遨游学海的路上,我们对知识的追求就像一根无形的赶鸭棍,驱使我们不断前进。对于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我们不得不下苦功夫,掌握技艺性的本领则更需要在一种强制性的环境下才能得以掌握。
进入职场后,我们同样面临着被“赶”的情况。每天按时上下班,完成任务时全身心地投入,甚至需要加班加点。为了创造业绩和成就事业,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克服更多的困难。
教育子女也如同赶鸭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和关爱,还需要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有时候,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规划未来,制定目标,以确保他们不会偏离轨道。
“赶鸭子”虽然与主动灵活的学习方法不同,但却是一种实际、有效且普遍的方法,为人生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外动力。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并非所有人都有强烈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有时候需要一些外部的压力和激励来驱动他们前进。这种压力会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在困境中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力量。在之下,鸭子也能被赶上架。经过多次的“赶”,鸭子会逐渐成长,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将外力转化为内力。他们会养成努力的习惯,培养出奋斗的自觉,并慢慢摸索出灵活的方法。“赶鸭子”也能带来学业的进步、工作的业绩以及事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