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一新兴生产力理论不仅被写入今年的工作报告,更是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复杂且涵盖多个领域的议题,包括经济、科技的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才机制的完善以及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的健全等。
新质生产力有三个核心内涵:一是科技创新是其核心要素;二是需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和产业链上,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基于此,界面智库从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绿色转型等三个维度,深入研究各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报告(202X)》中,界面智库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环境、研发能力、企业活力和创新绩效四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评价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
关于创新环境,它是新质生产力和新动能发展的基础,主要关注来自和第三方服务等层面的支持力度。研发能力是新质生产力和新动能发展的核心,关注各省市区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企业活力是新质生产力和新动能发展的主体,主要关注企业的创新活动、研发投入、市场竞争力等。创新绩效是新质生产力和新动能发展的成果,关注创新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界面智库遵循了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独特性五个原则。通过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邀请多领域研究机构的专家参与评价,确保权重分配的科学性和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