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本管理概述
在施工项目管理中,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动态成本、实际成本与偏差成本是关键的财务指标,它们贯穿项目的始终。本手册将详细阐述这些成本概念的定义、作用及管理方法,并结合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案例进行说明。
二、成本类型及管理方法
1. 预算成本
定义:预算成本是在项目投标阶段或合同签订前,根据工程预算定额和投标文件等编制的总成本计划。
管理方法:确定工程项目进度计划,计算单位时间的成本,并绘制S形曲线进行可视化展示。
案例:某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在投标阶段的预算成本为1000万元,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和其他费用。其中,材料费用占项目预算的45%至55%,人工费占比约25%至35%,机械费和其他费用各占10%至15%。
2. 计划成本
定义:计划成本是在项目启动后,根据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编制的阶段性成本计划。
管理方法:按施工成本构成或项目组成分解总施工成本,结合施工进度编制月度或季度成本计划,并利用时间-成本累计曲线(S曲线)进行展示。
案例:某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启动后的计划成本为1200万元,根据施工进度每月调整一次。历史数据显示,材料价格平均每季度上涨约3%,而施工进度每加快10%,人工费用增加约5%。
3. 目标成本
定义:目标成本是在项目启动初期,结合预算成本和计划成本设定的成本控制基准。
管理方法:市场经营部负责目标成本测算,充分考虑公司当年经营计划指标和项目施工的具体情况,经审核和批准后下达给项目部。
案例:某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启动初期的目标成本为1500万元,目标是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节约5%。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材料采购渠道和提高施工效率。
4. 动态成本
定义:动态成本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实时和更新的成本,反映成本的动态变化。
管理方法:建立动态成本监控体系,实时材料价格、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等成本要素的变化,并定期更新成本数据。
案例:某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动态成本监控显示材料价格上升导致成本增加,项目部及时调整施工计划,采取相应措施节省了成本。
5. 实际成本
定义:实际成本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月或按阶段记录和汇总的实际发生的成本。
管理方法:按月或按阶段记录实际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各项成本,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
案例:某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每月记录的实际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和其他费用,累计750万元。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实际成本月度波动通常在5%至10%之间。
6. 偏差成本
定义:偏差成本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定期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的成本偏差。
管理方法:采用挣值法进行分析,计算费用偏差(CV)和进度偏差(SV),根据偏差结果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
案例:某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通过偏差分析发现实际成本超出目标成本,项目部采取相应纠偏措施,包括重新评估材料采购合同、优化施工流程等。
三、成本管理流程
1. 预算成本编制流程:根据工程预算定额和投标文件确定工程项目进度计划,计算单位时间的成本并绘制S形曲线。
2. 计划成本编制流程:按施工成本构成或项目组成分解总施工成本,结合施工进度编制月度或季度成本计划并展示。
3. 目标成本编制流程:市场经营部负责目标成本测算,审核和批准后下达给项目部。
4. 动态成本监控流程:建立动态成本监控体系,成本要素变化并更新数据。
5. 实际成本记录流程:按月或按阶段记录实际发生的各项成本并健全核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