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肉腊肠的宣传广告语怎么写

2025-04-1813:10:02常识分享0

时光匆匆,立秋已至。正如俗语所说“秋风起,食腊味”,对于广州人来说,经过夏日漫长等待的腊味,终于又可以登上餐桌,满足味蕾的渴望。

腊味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据史载,从夏朝开始,人们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称之为“腊”,因此十二月又被称为腊月。在那个没有冰箱等冷藏设备的时代,古人为了保存新鲜的肉类,便在腊月制作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制品。这一传统被明代杨慎在《丹铅总录》中记载为“经腊而成,故称腊肉”。不仅经典如《易经》、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著作有所提及,而且各地因制作方法不同,还形成了湖南、四川、东北、陕西、江西、广东等各具特色的腊味风格。

广州的腊味,就如同这座城市一样,融合了“中西之精华”。受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影响,广州的腊味在唐、宋年间,受到了传统灌肠食品制作方法的启发。广州人巧妙地结合了本地腌制肉食的工艺,创制出独具风味的“广式”腊肠。广式腊味中,尤以“四大天王”最为知名:皇上皇、沧州、八百载和金麒麟,其中皇上皇更是广式腊味的翘楚。

说起皇上皇腊味店的创办人谢昌,其创业历程可谓一波三折。20世纪30年代,谢昌初为小贩,后觉察腊味市场潜力巨大,于是艰苦创业,开设了自家的腊味店。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谢昌采取了一系列精明果断的措施:他巧妙地打造了“皇上皇”的品牌;重金聘请业内精英;加大宣传力度;最重要的是,他亲自把控产品质量,选料精细,工艺独特。这一系列举措使得皇上皇的业务迅速风靡广州及珠三角市场。

除了常规的经营手段,谢昌还具备卓越的市场眼光和经营手法。他深知腊味的制作和经营主要集中在冬季的百日旺市,为此他制定了“三阵并施,全年统筹”的营销方案。而在市场风云变幻中,“皇上皇”经历了公私合营的改造、时期的改名等种种挑战,最终得以保留并恢复了老字号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