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时常面临波动,有时生产需要比平均水平更多的时间,有时则更快。这使生产线平衡变得具有挑战性。除了在工作站之间设置简单的缓冲区外,调整容量也是一项可行策略。我之前曾探讨过其他方法,如“兔子追逐”和“水桶大队”,今天我将介绍一个名为“One Up One Down”的桶队变体。
在“One Up One Down”方法中,员工会携带一个零件沿着生产线移动,直到遇到下一个工人或到达队伍末端,然后返回,直至遇到上一个工人或回到队伍起点以获取新任务。这一过程在脑海中可以想象成如下的动画场景。
面临的挑战在于所有工人都需要在所有工作站接受培训。对于更长或更复杂的生产线,这可能会既困难又耗时,新员工可能需要更多的培训时间才能上线操作。
“一上一下”的概念则为每个工人分配一个“家庭站”,但工人在相邻的站点也具备资格。根据工作量,工人可以在上一站或下一站完成工作。这与水桶大队的方法相似,但工人的资格站点仅限于少数几个站点。
如果下一个流程已由其他工人接手,当前工人则无法加入,需返回查看是否可以处理前面的流程。如果所有流程都已被占用,工人必须等待上一个流程释放部分供其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工人可能会选择帮助其他工人而非等待,特别是在生产大型产品时。
为了平衡周期时间的波动,可以让工人在相邻的工作站进行短暂移动以接受培训。值得注意的是,工人的资格应尽可能重叠。如果工人的资格不重叠,例如某个工人只负责两个站点,那么他将无法适应处理周期时间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要么需要一个材料缓冲区来分离这些波动,要么接受灵活性降低的事实。
同样地,如果所有站点都有工作人员,那么资格重叠的好处将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由于所有站点都已有人员占用,若有等待时间,工人则无法在不同站点间移动。该系统的优点在于它始终在生产最多的零件,因为每个站点几乎都在持续工作。
对于“一上一下”的方法,需要有几个空的工作站以供工人移动,这些空站可视为“洞”。拥有的空站越多,同时工人的资格重叠程度越高,越能更好地适应周期时间的变化。更多的空站也意味着输出降低,因为工作内容分散在更少的工人中。
也可以在远离车站的地方培训工人。例如,可以让工人在四个站点都获得资格。这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来适应周期时间的波动,但也需要更多的培训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工人在移动到另一个工作站之前必须完成一个完整的周期!零件或工作站的交接只能在周期结束时进行。避免中途交接是最简单的做法,只允许使用完成流程的零件或工作站进行交接。这种方法虽然直接,但不合格的作业仍可能失去灵活性。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分配和重叠工人的资格站点,以更均匀地分散它们。
在培训工人时,需要考虑工作站的工作量是否相似(即周期时间是否相近)。这有助于平衡生产线。如果你需要生产大量零件,请确保完全满足需求;如果需要更少零件,可以使用更少的工人来运行生产线。如果所有站点都有工作人员,那么客户的处理速度不得超过每个流程的处理速度。更改工人数量通常不会改变工作内容,但会影响线路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