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和星巴克是一样的吗

2025-04-1902:22:26常识分享0

界面新闻特约记者观察发现,钮祜禄·瑞幸的逆袭之旅仍在继续。近期,瑞幸咖啡与星巴克相继公布了最新季度业绩报告,在多个关键指标上,瑞幸成功超越了星巴克。

从营收角度看,瑞幸首次实现了对星巴克的单季度超越。瑞幸第二季度总净收入为币62.014,而星巴克在市场的同期净收入约为币59.05。

除了营收增长,瑞幸的增速更为迅猛。报告期内,瑞幸的营收同比增长了88.0%,而星巴克在市场的营收同比增长为51%,去除外汇换算影响则为60%。

尽管两家公司公布的是不同季度的财报(瑞幸为2023年二季度财报,星巴克为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但由于实际覆盖日期相近,可以进行一定的对比。

在另一个关键指标——营业利润率上,双方也呈现态势。瑞幸二季度归母净利润达币9.99,美计准则下的营业利润率创纪录地达到了18.9%。其自营门店的营业利润率更高,达到了29.1%。相较之下,星巴克的GAAP营业利润率为17.3%(去年同期为15.9%),这一数据涵盖了其全球业务,不仅限于市场。星巴克的利润率受到员工薪酬福利提高、技能培养投资的影响,但从全球视角看,瑞幸的盈利能力已与星巴克不容忽视地相提并论。

在门店数量方面,瑞幸更是领先星巴克。继2021年底门店数超越星巴克后,瑞幸持续扩大规模,二季度净新增门店1485家,总门店数已经达到10836家,其中自营和联营门店分别为7188家和3648家。相比之下,星巴克在同期净新增门店237家,总门店数为6480家。

值得一提的是,瑞幸的逆袭背后是其经历困境后重整旗鼓、管理团队换血的成果。过去,海外咖啡巨头如雀巢和星巴克将咖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引入,塑造了速溶与连锁咖啡的商业范式。而现在,以瑞幸为代表的本土品牌通过创新产品、灵活扩张等方式迅猛进攻下沉市场,实现了更广泛的消费者触达和普及。

很大程度上,瑞幸的业绩飞跃得益于其单店模式和低价策略。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商业模式注重门店设计与体验,通常有较大的店面和重视环境的营造。而瑞幸则以互联网模式为主打外送,门店面积小、员工少。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第三空间”模式面临高成本挑战,而瑞幸的客单价低于星巴克,具有价格优势。近期,瑞幸更是宣布将“9.9元价格战”常态化,旨在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影响力。

星巴克对于“价格战”也作出了回应,表示欢迎竞争,因为竞争有助于扩大咖啡市场并加速咖啡消费的普及。星巴克也计划加大投资、进行产品创新、提升门店体验等,以抓住市场的机遇。

事实上,瑞幸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策略来应对竞争和价格战。雪湖资本近期在评价瑞幸时提到了其基于规模效应的竞争壁垒包括产品上新快、品牌与数字化优势以及低线城市和供应链的先发优势等。瑞幸通过直营与联营加盟结合的模式快速扩大门店数量,并在最近开放“带店加盟”模式以低成本方式争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