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有着多样的版本:井蛙与巨鳖的故事,井蛙与小鸟的对话,还有河伯与北海之争……尽管版本各异,但所蕴含的寓意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对那些自以为是、安于一隅的人进行比喻和讽刺。
曾经的我,年轻气盛,对那些见识短浅的“井蛙”嗤之以鼻。随着岁月的流逝,步入中年之后,我再也不敢轻视那只“井底之蛙”。甚至,我对它心生一丝羡慕。
巨鳖生来便在东海中自由游弋,享受着浩瀚海洋的广阔;鸟儿天生便拥有翅膀,迎风翱翔于天际。并非每个人都能如巨鳖般幸运,一出生便拥有无忧的生活;也非每个人都能如鸟儿般,拥有改变命运的能力。
井蛙一生被束缚在狭窄的井底,小蛙从出生到成长,都踩着泥泞,目睹着卑微的生命。它的世界仅限于井底的一方天地,远方的天空仅限于井口的大小。
生活中,有人出生便处于优越的环境中,有人正努力向目标前进,而还有人可能从未听说过更好的生活。
不同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没有见识、不求进取并不是井蛙的错,而是因为它生于井中、长于井中的环境和时代背景所致。嘲笑一个不幸的人是残忍的。
想必大家也听说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与他人的差距有多么微小,我们都应避免对他人进行无谓的嘲笑。
相较于广袤的海洋,巨鳖所见识过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与庞大的鲸鱼相比,巨鳖便显得如同井底之蛙一般渺小。同样地,与无垠的天际相比,鸟儿所翱翔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片天空。
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中,无论我们的地位如何,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当我们置身于这个奇妙的世界中时,无论职位高低或学识多寡,我们都如沧海一粟般微不足道。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都是井底之蛙,只是身处不同大小、深浅的井底。
周国平对人生的成长有过深入的剖析:人生有三个阶段,一是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二是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三是接受并享受平凡的生活。
由此可见,《接受平凡并享受平凡》便是人生成长的最高境界。
《庄子•秋水》中描述了青蛙的心态:它以井底为乐土,自得其乐。它虽无法跳脱井底的束缚,但它已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它曾努力成长、奋斗过,但也许生活的残酷让它明白:生命是自己的旅程,与他人和外界无关。
于是它不再与平凡的自己抗争,也不再与短暂的一生较劲。它不再盲目羡慕外界的繁华与风光。
它选择甘守一隅、自得其乐。
于是有了那只乐天知命的井底之蛙的形象。人也一样,如果无法改变现实,那就坦然接受并享受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