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脉脉高聘人才智库发布了一份详尽的《2024大模型人才报告》。该报告显示,尽管大模型领域整体供需比为1.76,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但在技术岗位上却显现出人才短缺的现象。特别是在云计算领域,人才供需比低至0.33,意味着每三个职位仅能吸引到一个合适的人才。
技术人才稀缺成行业新挑战
据《报告》统计,2024年的前七个月里,大模型人才的供需状况与前年相差无几,稳定在约1.7的比例。在各行业中,纯互联网行业依旧是大模型人才的最大需求方,其指数高达74.77,远超其他行业。尽管大模型领域整体看似人才饱和,但技术类岗位尤其是大模型算法岗位依然供不应求。
在薪酬方面,大模型算法岗位的平均月薪位居前列,最高可达6.75万元以上。高薪的背后是工作的高强度。有数据显示,超过三成的大模型从业者日均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显示出该领域工作的压力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新经济行业中约有七成的职场人已开始在工作中使用大模型,且其中有三成八的比例曾为大模型服务付费。这些职场人在工作中主要利用大模型进行文本生成等任务,这也让大模型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及。
企业争抢紧缺人才
在市场竞争中,字节跳动以极高的指数成为大模型岗位的新发岗位量最大的企业。小红书的指数也有显著增长,甚至超过了阿里巴巴、美团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在争夺人才时,尤其注重技术类岗位的。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模型五虎”等独角兽企业虽然员工规模不大,但都在积极技术人才。这反映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对技术的重视和投入也在不断加大。
《报告》还指出,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AI原生的思维方式和灵活运用能力正逐渐成为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职场人需要不断适应和学习新的技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价值。
教育背景与工作需求匹配成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大模型领域对人才的学历要求较高。硕士及博士学历的岗位占比达到近三成,远高于新经济行业的平均水平。这也意味着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的教育背景和工作需求的匹配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面对未来,职场人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储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也应理性看待人才争夺战,注重人才的长期培养和发展。
脉脉创始人及CEO林凡表示,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抢人”不同,大模型领域的人才争夺更趋于理性。人才的考量因素也更加多元化。
总结来说,《2024大模型人才报告》为我们揭示了大模型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职场人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