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维护用为啥先用酒精

2025-04-1909:06:47常识分享0

在领域,导管相关染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介于2.29%至16.4%之间,且在感染患者中,平均病死率高达12%至25%。经深入研究,约半数的导管相关染源于皮肤及无针接头的细菌定植。日常维护中对皮肤及无针接头表面的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应对这一问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以及相关指南在2011年共同推荐了四种消毒剂,包括70%乙醇、葡萄糖酸氯己定(CHG)、聚维酮碘(PVI)和含碘类消毒剂,以对无针接头及皮肤进行消毒。在PICC的维护实践中,国内外均对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溶液的消毒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各种常用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比较

(请点击以放大查看差异)

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的消毒效能

无针接头的消毒处理

研究表明,70%乙醇并不能完全消除无菌接头上的细菌。相反,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具有持久的杀菌作用,其效果可维持24小时,特别适合需要长时间消毒的场合。依据2014年英国的相关指导方针,使用无针接头前后,推荐使用氯己定醇进行擦拭。

皮肤的消毒处理

据多项研究显示,使用10%的聚维酮碘水溶液与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相比,导管相关性血染的风险增加两倍。在比较5%聚维酮碘醇溶液和10%聚维酮碘水溶液时,前者的效果更佳,能使管路细菌定植率降低50%。而且,葡萄糖酸氯己定与醇的组合在消毒效果上优于单纯的葡萄糖酸氯己定,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已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为皮肤消毒的首选。

在一项对2349名PICC患者的2016年研究中证实,对于导管相关染的预防,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溶液的表现优于聚维酮碘醇溶液。推荐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的适用时间与方式

在皮肤消毒方面,国内的研究显示,15秒的消毒时间足以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染。而且,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溶液进行皮肤消毒有助于缩短PICC的维护时间。对于无针接头的消毒,国外的研究表明,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擦拭无针接头5秒即可清除细菌(包括绿脓杆菌)。英国的相关指南建议,在使用PICC管路前后,应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擦拭15秒。当前,消毒方式多样,包括使用棉签、纱布、棉布等。最佳的消毒方式及最佳的消毒时间仍需进一步探讨。

对婴幼儿的特别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