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二载,曾经风靡一时的品牌在遭遇了生存危机。
近期,多家GAP门店在全国范围内纷纷关店,不仅牛仔裤打折至每条48元,店内用品也进入清仓甩卖模式。
灭火器一个15元,梯子只要200元,半人模特也只需百元就能买到。
消费者纷纷涌入门店抢购,甚至在网络上分享战绩,并鼓励更多人参与“薅羊毛”的行动:“GAP闭店清仓,均价14元,一杯奶茶的快乐。”
线上的繁荣只是表面现象。有人发现即使打折到一折,GAP的门店依然门可罗雀。
曾经的时尚巨头,巅峰时期营收高达163亿美元的GAP,为何如今连年关店、业绩下滑?
谈及GAP的起源,它是快时尚的鼻祖。
当年在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闪着电子屏的佐丹奴、班尼路等品牌都是GAP的模仿者。
不仅奥巴马偏爱GAP门店,明星如莎朗·斯通也常穿着GAP的白衬衫走红毯。
截至2000年前,GAP及其旗下品牌在全球拥有近4200家门店,年营收超过163亿美元。
但在市场,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快时尚品牌却遭遇了“水土不服”。
原因在于GAP从一开始就不太看好市场,它选择在1995年进军亚洲时首先进入日本市场。
这个战略决策失误让GAP错失了进入的最佳时机,后来被优衣库等品牌反超。
直到2010年才姗姗来迟地进入时,ZARA、H&M、优衣库等品牌已经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GAP进入市场的时间已经落后于H&M和ZARA四年之久,落后于优衣库八年之久。
这个时间差让GAP低估了消费者对快时尚品牌的苛刻要求。
在更新速度上,GAP无法与ZARA相提并论。
国人对快时尚的定义曾以ZARA为标准。ZARA拥有600多名设计师,从设计到上架只需两周的时间。而GAP的产品设计时间是ZARA的两倍之久。
因此数据显示,消费者每年会多次光顾ZARA门店,但对GAP的兴趣却相对较低。
在品质上,GAP亦逊于优衣库。
一位职业代购透露,虽然快时尚品牌在品质上差别不大,但优衣库的品控非常严格,几乎没有客户因为质量问题而投诉。而GAP的问题就在于质量参差不齐:“二三十元的价格可以搞批发。”
GAP没有自己的工厂,所有产品都是从代工厂拿货。因此质量监管成了大问题。
曾有一次严重事件中,GAP召回了2749件婴儿T恤,因为其印花中含有不安全成分。
媒体曾这样评价:优衣库性价比高、款式丰富;H&M价格亲民。而GAP则显得没有明显优势,主要依靠美式休闲风格吸引消费者。
因此许多人只有在打折时才会光顾GAP。
但GAP的性价比也是个伪命题。
在时,GAP是一个品牌,能满足所有阶层、所有家庭成员的衣橱需求。但在却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高性价比一直是其在的标签。然而在市场,这种极致的性价比似乎已经消失不见。
一件儿童卫衣标价399元、一条裤子动辄499元。尽管现在打折促销,但许多消费者仍觉得价格过高。
问题在于作为洋品牌的GAP宁愿打折也不愿意降价。人对洋品牌有一种高端滤镜效应,GAP也不愿放弃这一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