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S在决定将请求调度到哪个后端真实服务器(Real Server,简称RS)时,依赖于其负载均衡调度算法。这一算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
DR模式的特点在于...
NAT模式的特点是...
隧道模式的特色在于其...
具体而言,隧道模式带来了一些优势。负载均衡器(LB)和后端真实服务器(RS)节点不必处于同一子网中,这打破了NAT模式和DR模式的限制。LB节点需要支持隧道技术,并且RS节点需要在TUN网卡上配置虚拟IP()地址。这是因为LB通过隧道发送报文,RS节点必须支持隧道解封装,解封装后得到的原始报文目的地址为,若RS节点未配置,则会丢弃报文。
由于IPVS是内核子模块,需要通过ipvsadm命令来添加虚拟服务规则。IPVS与ipvsadm的关系类似于netfilter与iptables的关系。下面展示ipvsadm命令参数。
在设定环境中,VM1、VM2、VM3均为在client上的VMware虚拟机,采用NAT模式的网络设置。
为了确保负载均衡器的正常运作,需要在LB节点上开启contrack和forward功能。
在虚拟机VM1(充当负载均衡器LB)上需要安装ipvsadm命令。
然后,需在VM1上为网卡添加一个。
接下来,配置ipvs虚拟服务,选择轮询作为调度算法。
还要在VM1上添加RS节点。
配置完成后,通过VM1查看虚拟配置情况。
为了使client能够访问,需确保client机器上设置有访问的路由。这里提到的192.168.81.1是VMware的虚拟网卡VMnet8的IP地址。
鉴于本次环境中的LB/RS均是通过VMware虚拟出来的,为了确保RS节点能将响应报文返回给LB,需要在两个RS节点上添加路由,使响应报文经过LB并将源地址换回。
想了解更多华为云新鲜技术,请关注我们,点击下方链接,第一时间获取技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