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收购简介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简称MBO),亦称管理者收购。此概念涉及公司管理层利用高负债融资方式,本公司股权,使公司转变为私人所有,进而达到控制、重组公司的目的,并从中获取超常收益。这一行为属于杠杆收购的范畴,但其主体是管理层自身。
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买卖及资产重组主要侧重于收益权与资本运营增值,MBO除了强调收益权外,更加注重控制权、共享权及剩余价值索偿权。其收购对象可灵活选择,包括企业整体、子公司、分公司以及某一部门。
主要特点详述
投资主体:MBO的主要投资者通常是目标公司的经理和管理人员,他们对公司有深入了解,并具备强大的经营管理能力。通过此举,他们的身份从单纯经营者转变为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双重身份。
融资方式:MBO主要通过借贷融资完成。财务结构通常由优先债、次级债和股权三者构成。
行业适用性:MBO常发生在拥有稳定现金流的成熟行业。这些行业的企业现金流量相对稳定,有利于收购的顺利进行。
实施方式列举
1. 资产收购:指管理层收购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资产。
2. 股票收购:管理层直接从目标公司股东处购买控股权益或全部股票。
3. 综合证券收购:在提出收购要约时,收购主体出价的形式可以是现金、股票、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的组合。
案例分析:金霸王电池的MBO之旅
在实施MBO之前,金霸王的电池业务已相当突出,且管理层表现优秀。公司规模较小,仅是食品加工巨头克拉福特的一个事业部。1987年末,当得知公司可能被卖给其他战略性买主时,金霸王总裁鲍伯·坎德决定探索MBO的可能性。
经过与多家潜在买家的商讨及长达5个月的角逐,KKR最终在1988年6月成功参与金霸王的MBO。当时外界普遍认为金霸王的总价值不超过12亿美元,但KKR却出价18亿美元。在这笔交易中,公司的35位高级管理人员共同投入了约630万美元购买股份,并获得了股份的股票期权。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金霸王的营运现金流实现了每年17%的复利增长。KKR还大力支持管理层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了总裁的资本投资权限,并将管理下级经理报酬的权力交由他全权负责。
通过首次公开募股、二次配售股票及分红等方式,金霸王不仅偿还了大量债务,还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到1996年,KKR在金霸王的投资收益高达13亿美元。随后,金霸王被吉列公司收购,而金霸王的管理层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至1997年底,金霸王的管理层通过MBO实现了财富的巨大增值。当年的35名经理所持股份的价值翻了11倍,展现了MBO的巨大潜力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