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国内大豆现货市场价格呈现稳健上升的态势。尽管近期基层农户开始积极售卖粮食,但多数贸易主体反映收购进度缓慢,基层豆源逐渐减少,优质豆源更是难以寻觅。多个平台上的国产大豆拍卖活动火热进行,这有效地增加了市场的供应量。
上周,多个平台相继举行了国产大豆的拍卖活动,并且成交情况良好,多数为溢价成交。尽管涉及的生产年份不同,但仍然吸引了众多贸易主体的参与,其中以大型贸易主体为主。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19日当周,国产大豆的拍卖成交依然保持强劲。例如,2月16日,呼伦贝尔农产品购销平台计划拍卖的2024年产大豆共计631.48吨,以每吨4000元的底价成功售出。
紧接着在2月18日,粮食交易中心发布的公告显示,他们计划拍卖的2021年黑龙江产省储大豆全部被买走,底价3750元/吨的实际成交价为每吨4010元,比底价高出260元。在本周的后半段,还将继续举行省储粮和国储大豆的购销双向拍卖活动,我们密切关注其成交情况。如果后续拍卖成交良好,市场预计将有更多的增量拍卖。
在2月20日的上午十点钟,粮食交易中心又宣布计划拍卖吉林产贸易粮和黑龙江产省储大豆的举措。具体而言,他们计划拍卖吉林贸易粮约2500吨和黑龙江产省级储备大豆6000吨。而到了2月21日的上午十点半,中储粮网则进行了一次国产大豆的购销双向竞价交易。
元宵节之后,随着终端市场的节日气氛逐渐消散,农户的售粮态度发生了转变。虽然基层农户开始表现得更加积极售卖粮食,但仍有一些农户保持观望的态度。大多数的贸易主体表示他们的采购进展缓慢。这既有助于降低贸易商的库存压力,同时也使得基层豆源的供应压力推迟到未来。随着雨水节气的过去,国内多地的气温将逐渐上升,这不利于水分含量较高的大豆保存。
考虑到即将到来的3月份是东北产区多地农户备耕的时间点,他们需要准备种子、化肥等农资。若农户集中售粮,可能会给当前的现货价格带来一定的压力。
春节后的一至两周内,东北产区的多数贸易商的装车情况表现良好。部分是因为节前市场的合同履行情况良好,部分则是由于节后的补库需求。各销区市场的经销商表示尽管涨价后豆源陆续到货,但市场的整体走货速度却有所减缓。这可能是因为在未来下游市场的需求变动前,经销商和终端用户都在等待更明确的趋势信号。
目前,国内多地的蔬菜及肉蛋禽等供应充足,但对豆制品的需求保持平稳。各类豆制品厂表示在下游产品走货情况好转之前,他们将保持对原料大豆采购的谨慎态度。市场成交情况将持续受到关注,因为这将影响经销商的补库决策。
在短期内,国产大豆现货市场上的优质优价现象仍然明显。然而在中长期内,市场行情将继续受到国产大豆拍卖活动、农户售粮心态、终端豆制品需求变化、国储大豆收购情况、国内外期货市场走势以及相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