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一种集数学、物理学与金融市场行为学于一体的技术分析理论,其核心思想在于利用几何结构与动力学原理解析市场走势并制定交易策略。
一、物理类比的中枢与质量
中枢,作为价格在特定时间内的密集波动区间,由至少三段价格走势的重叠构成,它反映了多空力量的平衡状态。
在缠论中,中枢的“质量”被比作的质量,其大小由成交量或换手率决定。成交量越大,中枢的“质量”越重,其牵引价格(即引力场)的力度也越强。
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大级别中枢(如周线、月线级别)因其大成交量而具有更强的牵引力,趋势延续的可能性更大。
二、能量与级别的动力学
缠论将市场走势划分为不同级别,如1分钟、5分钟、日线等。不同级别的中枢对应不同层级的引力场,就像太阳系中的不同星球。
中枢的形态如三角形、箱体等,决定了其“能量密度”。例如,压缩三角形的能量密度高,突破后动能强;而松散的中枢则能量分散,趋势可能。
高一级别的中枢如周线、月线主导长期趋势,而低级别如1分钟、5分钟则影响短期波动。
三、背驰与市场合力的方向
背驰指的是价格创下新高或新低时,动能指标(如MACD)未能同步创新高或新低的现象。这表示原有方向的合力正在减弱,趋势可能反转。
背驰可以被理解为市场参与者共识的转变。通过分析不同级别中枢的合力方向和大小,交易者可以预判市场阻力最小的方向。
例如,在上涨趋势中,当主动买盘成交量占比较大且委托买盘远超卖盘时,可以认为多方力量占优,价格更可能沿多方合力的方向运动。
四、几何化与完全分类的思维
缠论将价格走势抽象为分型、笔、线段等几何结构。这些结构为中枢和趋势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所有可能的走势都被缠论进行了完全分类(如上涨、下跌、盘整),并针对每一种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操作策略。
例如,在盘整走势中,若中枢“质量”大且引力场强,交易者可以采取高抛低吸的策略;在上涨或下跌趋势中,根据背驰信号可判断买入或卖出的时机。
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缠论的物理学完美性
缠论结合了形态学与动力学,从多个维度对市场进行分析。通过综合运用中枢、级别、背驰等概念及其量化参数,投资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市场运行机制并制定交易策略。
通过成交量、换手率等指标对中枢“质量”进行量化,使理论更具操作性和验证性。多层级联动的分析体系也使得缠论更加完善。
缠论以其形态学与动力学的统一性实现了理论上的“物理学完美”。尽管其理论较为复杂,但通过实践应用和不断优化可提高交易决策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