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生产方式的精髓在于不断的问题发现与解决,持续的改善创新,这一理念由大野耐一先生所倡导并深刻体现。
从丰田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丰田精益生产系统)手册中,我们可以看到准时制(JIT)和自动化(Jidoka)是该系统的两大关键支柱。
准时制生产方式(JIT),又被称为无库存生产、零库存、单件流或超级市场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并在1973年能源危机后,被其他的企业广泛采纳。它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通过减少生产过剩和其他浪费,优化设备与人员配置,达到降低成本、简化计划和提高控制的目的。
在生产控制技术方面,准时制强调在正确的时间生产正确数量和类型的零件或产品。看板系统是其核心,通过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取货的方式,实时反映生产需求。
准时制生产方式追求的理想状态是“零”库存,虽然实际生产无法完全达到这一标准,但可以通过不断改进的途径无限接近。这包括降低库存、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再次降低库存,如此循环往复。
精益生产方式JIT的主要特征包括:品质保证、柔性生产、快速响应市场、产品多元化、高效率和适应性等。
看板在JIT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生产排程的工具,更是防止过量生产和运送的关键。通过看板的使用,管理人员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生产优先顺序、库存情况等,并进行目视管理。
丰田的“自働化”是另一大贡献。它不仅保证了质量,更提高了人的作业效率。自働化不仅关注质量问题,更强调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停止生产,以防止各种问题的扩大化。
安灯系统是自働化的信息管理工具,通过灯光和声音报警系统实时收集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一旦发现问题,操作员或设备会自动启动安灯,引起注意并及时处理问题。
在丰田的生产线中,安灯系统的使用非常频繁。即使是这样,丰田人仍然坚持持续改善的原则。他们知道,每次安灯亮起都是改善的机会。而且,丰田不会将错误归咎于个人,而是从系统层面寻找原因并寻求彻底的解决方案。
正是这种持续的改善精神,使得丰田的生产线越来越高效。尽管如此,丰田的生产线仍然会有一定比例的“停线率”,但这正是“持续改善”的源动力。只要企业不断发展,就一定会有新问题出现,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改善。
丰田的生产方式是一种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创新的过程。它强调人的价值,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以实现生产的最大化效率和质量的最大化保证。